•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秦皇岛水利建设惠农解忧

来源: 作者: 2014-08-20 10:59: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秦皇岛市将水利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小型抗旱水源、农田排涝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抗灾保障体系,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

  农业发展水利先行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水利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抗灾能力和收成。就以茶棚乡西部的黄金山水库为例。这个水库修建于1959年,是小型水库,流域面积达6.9平方公里,保护着周边7个村子6304人、8470亩农田的安全度汛,在防洪、灌溉、养殖、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因临近水源,村民在水库南面进行了荒山开发,栽上了桃树、栗子树。从栽树到后期管理,每年都得从水库引水浇灌四五次。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因水源充足,加上管理得当,桃子长得又大又红,口感格外好,每天都有客商前来收购,平均售价在每公斤5元左右,初步估算亩效益近7500元。便利的水源条件,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保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政府大力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外,也要提高农民朋友的节约意识。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扩大,带来的用水紧张等问题不可忽视。一方面要在建设上倡导节水灌溉,鼓励循环农业。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水资源,让宝贵的水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新闻故事

  抚宁县茶棚乡前石河村村东,一座新修好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让人眼前一亮,4米宽、80多米长的桥身如彩虹般跨越在洋河之上。两侧刷着蓝、白两种颜色油漆的栏杆高达1.2米,保护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大桥东西走向,连接了前石河村—邴各庄—抚昌黄公路。早晨4点半,当大多数人还沉醉在梦乡时,前石河村的种植户们就开着三马车,载着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豆角、黄瓜运往抚宁县蔬菜批发市场卖菜了。

  “我们村的菜地都在村东,以前老百姓收了菜还要回村绕道曹东庄,再上海阳、抚宁菜市场,那时候就盼着什么时候能跨过这100余米宽的洋河,大家是‘望河兴叹’啊。”前石河村书记王振阳说,桥修好了,村里菜农采收完蔬菜直接就可以奔向市场了,能节省10多分钟的路程呢,而且外地的商贩也愿意来村里收菜了。

  前石河漫水桥建于2012年,当年因连续强降雨,洋河水库高水位运行,超汛限水位,危及水库安全,按照防汛部门的安排,洋河水库紧急泄洪。再加上几条支流产生的洪水,超出了洋河的承受能力,洋河漫水桥桥墩基础被冲刷,桥面断裂,来往行人只能从断桥上勉强通过,极其危险。2014年抚宁县筹资115万元对前石河桥进行修复,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直接受益者还有前石河、后石河、西石河3个蔬菜生产重点村近2000农户。

  受2012年强降雨影响的不只是前石河大桥,茶棚乡大多数水库、塘坝都超水位运行,乡里连夜转移400多人。“我们几家的鸡场就建在塘坝边,连续几天下大雨,塘坝里的水位眼瞅着往上涨,溢洪道水都排不开了,如果漫过大坝的话,我家的鸡场都会被冲走,当时好几千只鸡马上就要出栏了,压着我20多万呢,急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提起2012年的大雨,曹西庄村肉鸡养殖户曹光仍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当时乡政府协调了钩机、三马车,十几号人顶着大雨把溢洪道疏通开了,保住了塘坝边上几家的鸡场。今年县里又对溢洪道进行了护砌,大坝增设防浪墙,现在可以放心养鸡了。

  提起“水”,人们是又恨又爱,水大了大家的生命财产受威胁,水小了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在饮马河曹东庄段的河中心有一道六七十厘米高的铅丝笼拦水坝,将部分饮马河河水引到北侧的稻田里。汩汩的水流轻快灵活,滋润着百余亩的水稻,绿油油的秧苗在风中招摇。“这片水稻是我们村8队、9队和13队的,因地势低,夏季容易积水,只能种植水稻。今年修了这道拦水坝,将河水引到农田里。你们可别小看这个拦水坝,有了它我们用水特别方便,还不用花水电钱。”曹东庄村村主任王新文说。

  市情链接

  2014年我市农村水利工作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线,以农村水利设施最薄弱、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效益最明显的环节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1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4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涉及昌黎、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卢龙、北戴河新区、海港区、山海关区7个县区、205个村、20.82万农村人口、2.33万农村学校师生,总投资11109万元,建设年限为2014-2015年度。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饮水安全规划项目涉及昌黎、卢龙、抚宁、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海港区、北戴河新区等7个县区、35个村、31591口人,总投资1580万元,建设期限为今年年底。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14年我市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主要抓住2个重点实施:一是以北部山区主要是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林果产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山地林果的节水灌溉,提高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二是以昌黎、卢龙大田粮食产区粮食作物增产为重点,大力发展低压管灌和修建小型防渗渠道,促进粮食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为重点,实施五小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农业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具体行动。以市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依托,以管灌工程、塘坝维修加固、水源工程为重点,实施一批农民迫切需要的、效益显著的、有较好示范性的农田水利项目,计划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5万亩,目前已下达市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02万元,涉及四县四区154个村、15.97万人。

  农田排涝工程建设。以沿海平原易涝地区排涝能力提高为重点,实施农田排涝工程建设。主要涉及昌黎、北戴河新区的二三级排水沟清淤整治10公里。(本报记者朱燕通讯员徐晓辉)

  读者声音

  李佳琪: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是单纯地保证农田高产稳定,还要兼顾农村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水利建设,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否则,农村水利建设的成果会得而复失。此外,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动员全社会兴起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村水利建设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孟凡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能否与时俱进,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过去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卢龙人接力治水,建成了“一渠百库”,创造了“旱海游龙、群星落地”的治水奇迹,这项浩大工程至今发挥着作用,推进了卢龙农业发展。近些年来,卢龙县不断加以维护,清理渠道,加固水库,保证农业用水安全,也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种地带去了方便。一些有头脑的农民还利用大渠,搞起了养殖,如卢龙县印庄乡农民刘玉永就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他的合作社成了农民朋友的“聚宝盆”。

  杨红艳:驻操营镇是抚宁县山场面积最大、林业用地最多的乡镇,节水灌溉一直是作为水利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镇里相继实施了龙泉庄、大道岭两个板栗示范园区节水微灌项目。微灌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板栗叶面湿度,有效防止板栗红蜘蛛及其他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和地表水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亩节水25%至50%。加上在肥料、农药、人工等方面的节省费用以及病虫害降低带来的增产效益,两个示范园区内6个村庄的2万亩板栗,亩增收500元,累计增加农业总收入1000万元。

  张莹: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去了趟卢龙,偶然的机会听别人聊起了“一渠百库”工程。卢龙县多山地丘陵,十年九旱,史称“孤竹旱海”。干旱贫水,曾让卢龙的灌溉农业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凭借着“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卢龙人经过50多年的努力,化身大禹传人,变旱地为良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百库遍布如“群星落地”,引青主干渠纵贯南北似“银河下凡”,12条分干渠宛若“旱海游龙”。昔日的“孤竹旱海”如今已成“北国江南”。现在他们仍没停下治水的脚步,继续打造入村到户的毛细管网,从大渠到小渠,将水送到每一个卢龙人身边。

关键词:水利,农业,秦皇岛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