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整洁的街巷、粉刷一新的墙壁、夜晚亮如白昼的节能路灯,这些词语不光是城市的代名词,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中蔡各庄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不仅如此,村内的基础设施如城市般完善,五花八门的服务业也遍布在村庄各个角落。早出晚归的村民不再是为了糊口而生活着,而是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戴河镇蔡各庄村位于北戴河区东北部,毗邻海港区,村庄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紧邻205国道线,交通发达。现有村民1370户,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动经济集中置业为主,人均年收入7500元。曾多次荣获区镇两级文明村镇、先进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早在2009年前,蔡各庄村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村民还在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当年的人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庄。在2009年秦皇岛城市西部快速路工程开始,由交通的变化带来的变迁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村庄的格局。一些年轻人不再子承父业的经营自家承包地,而是做起了小生意。由于蔡各庄村的地理位置优越,国道、快速路通道四通八达,交通的便利成为了他们致富的主要因素。
2011年随着快速路的全线竣工,蔡各庄村也成为受益最大的村。全村的年轻人不再仅仅是依靠土地为生,而是将重点转移到北戴河海滨和市中心从事第三产业。在2011年随着周边村庄的拆迁改造,大批流动人员来到蔡各庄村暂住,这使得蔡各庄村的外来流动人口剧增。截止到2014年6月在蔡各庄村居住的外来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000人。突然增加的这些流动人口虽然在村庄管理上给村委会增添了负担,也给当地派出所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但是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也给蔡各庄村的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流动人口的增多,给蔡各庄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一些村民看到了三产的优势开始做起了生意,从农民华丽转身为个体户。2012年北戴河区委提出全区城镇化的口号,农业户全部转为居民户,全面取消大田作业。这又让蔡各庄村去农村化向前迈了一大步。2012年应广大农户的要求村南大面积耕地转变为绿化带,村东不适宜种植的土地也转为绿化带,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让蔡各庄村彻底甩掉了靠天吃饭的帽子。虽然农民不再种地,但收入却年年在递增。农民的收入大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依靠土地绿化带得的补偿,第二部分为外出务工的工资,第三部分为出租房屋、门市的收入,第四部分为60岁以上老人可以享受到新农保每月55元的养老金。这些收入远远超过依靠传统农业种植为生的收入,蔡各庄村的村民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
除了在物质方面的提高,精神面貌方面村民也享受到了新农村提升的成果。在今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村委会将多年来“蜡烛头”路灯全部更换成高亮度节能路灯,这项改造立刻换发了村庄夜晚的魅力。村委会又把多年不用的老学校腾挪出来,交给村内文艺队用于编排节目,整理场地供村民晚间娱乐活动。这几项大动作让蔡各庄村夜间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和谐的村庄不仅要有功能完善的设施,村民有稳定的收入,还要有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这才是现代农村的需要。蔡各庄村有近4000人的本村村民和超过2000人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员能够安定有序的从事生产生活、邻里之间相互融洽,离不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更离不开村内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这也让更多的下一代继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把更多的、优异的精神风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