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地处县城西北约7.2公里处,系山区村庄。该村共有125户、450人,耕地165亩,林地9000亩,森林覆盖率95%。全村以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先后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景区”,并被河北省定为全省30家乡村旅游景点之一。自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来,该村加快发展品牌产业、积极建设品位村镇、着力培育品质农民,坚持走人性化发展道路,突出打造形、貌、质、神、本、魂“六美”,使村容村貌和内涵韵味均有了极大提升。
坚持高端规划,突出“形”美
坚持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集中打造、重点培育。一是高站位。认真落实全县总体规划,将村庄产业规划与全县规划相统一、相协调;与周边村产业规划相衔接,实现产业的联合发展、集群发展、互补发展、错位发展。二是高标准。投资40万元,由市规划设计院组织高水平专业设计人员编制规划,通过多方比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完成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总体规划。三是高质量。在制定规划中,突出前瞻性,立足长远、着眼未来,注重前后衔接、承上启下,体现规划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做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过时、不落伍。同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制定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制定葡萄、旅游、文化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使各个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步骤更加合理、成效更加明显。
实施风景打造,突出“貌”美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建设、全面推进的要求,坚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葡萄沟景区建设相结合,该村围绕打造“葡萄沟”品牌,推进风景线主题化打造,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注入新内涵。一是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村庄。将景区化理念融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景区景点的标准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做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景区开发并进,提高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品味。二是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庄。按照“洁净立村、绿化连村、景观亮村”的要求,以精品景点打造为关键节点,以沿景点道路为重点区域,开展沿路绿化、卫生整治等建设,科学布局风景线。多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近3800万元,对游客服务中心、村庄道路、微景点缀、停车场、水系景观、沿路环境等进行综合整治,充分展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主题风景。
完善配套服务,突出“质”美
重点加大西山场乡村旅游景区中心的投入和整治力度,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的思路,紧紧围绕“房要整洁、地要清洁、景要优美”的目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仅2013年西山场村便投入1200余万元,完成民居改造97户,沿主路两侧和主街道修建鹅卵石特色墙体26270平方米,修铺硬化道路1600延长米,改厕110户,完成饮水改造工程等15件事。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坚持垃圾运输日产日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配备垃圾转运车辆和专职保洁员,初步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目标和卫生环境长效保持。
提升文化品位,突出“神”美
该村结合本村独特的文化和地理风俗,将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改造提升工作中,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延续历史文脉,实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提升村庄文化品位。一是传承历史文化。依托云峰寺遗址、上水岩寺遗址和赵家老宅等人文历史古迹,推进改造提升行动,在环境整治、道路硬化、村民中心完善等工作基础上,以修缮古迹、保护古迹、宣传古迹等为抓手,丰富改造提升文化内涵。二是弘扬先进文化。以焦家山革命活动旧址为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纳入村庄规划,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改造提升行动中,村民主动投工投劳,累计出义务工230个,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发展群众文化。充分发挥村内文化艺术界人士的领头作用,举办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节庆活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歌曲、快板等文艺节目,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
注重产业支撑,突出“本”美
该村坚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作为提升发展绿色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产业发展互动,增强农村面貌改造的支撑力。根据西山场小山村特点和葡萄产业特色,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该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闯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据统计,该村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达300多万。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景区内已形成了40多家具有农家风格的饭庄和旅店,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促进了以景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倡导文明新风,突出“魂”美
该村以倡导和谐文明、健康淳朴乡风为重点,在展现“形态美”的同时,充分体现“内在美”,以达到形神兼备、美丽于形、魅力于心的目标。一是用图文倡导。村内绘制了以中华传统美德、民风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240平方米,既美化了村庄,又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二是以活动引导。该村通过改造提升,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有效融合,成功吸引央视七套《乡约》栏目组,于2013年8月到该村录制节目,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引领了风尚。三是用评选利导。该村相继开展了“美丽庭院”、“五星级农家饭庄”等评选,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树立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