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亲荐《兰竹石图》惊现南京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理庵,也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康熙年间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后弃官来扬,卖画为生。“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也是民间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之一。 郑燮擅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键的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继文与可之后又一著名的墨竹大家。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从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到板桥的“胸无成竹”的艺术思想的升华,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将墨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 “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郑板桥研究会及日本郑板桥学会顾问周积寅教授说:“此作为九十年代初启功先生推荐给我看过的作品”,最后入编进了周积寅教授在1991年编著的《郑板桥年谱》。 郑板桥兰竹石图 此幅《兰竹石图》为郑板桥着力之作。画面左侧画几方山石,以中锋运笔,淡墨勾勒,少许横皴或淡擦,而神韵具足。兰花出于山石之中,以草书之势取之,施以重墨,尽写兰花之烂漫天性。新竹成竹穿插得势,用笔遒劲峻拔,或长或短,或疏或密,或浓或淡。做到长短有殊,疏密有致,浓淡相映,妙趣横生,顾盼生情中隐约透漏着倔强文人的性格。 作者于画面右侧大片空白处题有题画诗“□□峦峦含瑞色,竹枝落落见清风。□□笔法偏嫌拙,总为峰峦愧蜀中。”一首。全图左画右书,构图清馨疏朗,气势俊迈,风神肃散。在诗与书、书与画,画与诗的交相辉映中,沁透着作者的人格品质,凝结成的精神的韵律流淌于兰、竹、石之间,将“诗书画”完美结合为一体。 此作为乾隆年间重要藏书家、书画收藏家袁景昭旧藏,有其鉴藏印—“春圃珍藏书画印”;齐白石先生也曾过目,有“白石老人”鉴藏印为证。郑板桥研究专家萧平教授题跋:“板橋居士蘭竹石三友圖真跡,作於丙寅之春,居士年五十四,正值盛年,故筆力縱橫勁健,是可寶也。左下鈐“白石老人”印,乃其所經眼也,戈父蕭平識。” 此作曾有四次重要著录: 1、启功手稿《击脑集》,1980年(参见周积寅《郑板桥和他的<兰竹石三友图>》) 2、《郑板桥全集》P369,卞孝萱编,齐鲁书社,1985年6月第一版; 3、《郑板桥年谱》P237,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主编:周积寅、王凤珠; 4、《扬州八怪年谱》P279,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 郑燮之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间亦加入兰竹笔意,自称“六分半书”,有着“乱石铺街、浪里插篙”书风。他又参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书入画,书画相融,个性鲜明又妙趣横生。 板桥先生擅长以诗入画,“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展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其诗又以诗喻人警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透露着一个文人忧民爱国的伟大情怀。 文征明空山枯木图 此次《中国书画》专场,精心组织的优质拍品,除了这个极其珍贵的郑板桥名作之外,还有很多精品。海派名家程十发的四幅作品相当精彩,尤其是《橘颂》,构图、设色均为经典佳作;拥有超强速写功底的黄胄先生,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新年》,范增送给南京友谊商店书画部经理的《灵运歌啸图》,陆俨少笔酣墨氲的云山诗意图,多次著录的“明四家”之文征明的《空山古木图》,都是此次秋拍中的亮点。 此作淡墨着色,皴擦点染,潇洒至极,用笔轻松自如而又层次分明,枝干、树叶用书法之笔绘出,成熟老练。在不经意间展现了一幅精彩的画面,“東風三月思悠悠,車馬紅塵漫白頭。盡日山空人不到,古藤花落水爭流”。曾著录在《中國書畫全書》,書畫目錄P807,上海書畫出版社,并有吳昌碩題跋,王震題簽,还是清代著名收藏家朱之赤舊藏。 南京经典2014秋季大拍将隆重推出《中国书画》、《江山多娇——新金陵画派》、《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最后一个中国画大师——朱新建书画》、《新水墨——中国当代新水墨》、《回答——中国当代诗歌手迹》、《中国文学名人信札签名收藏》、《匠心天工——瓷器杂项佛像》、《传世国酒——国香馆藏名酒》等专场。 南京经典秋季拍卖会预展时间2015年1月2、3号,拍卖时间2015年1月4号,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 |
关键词:郑板桥,书画,水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