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身边最美教师——“老黄牛”杨桂军

来源: 作者: 2015-09-09 11:24: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老黄牛,她不愧于这个称号

  弹指一挥间,杨老师已有二十几年教龄。她曾送走一个个优秀毕业班,关心着一个个如猴子一样调皮的孩子。又新接着一个个班容量较大的班。这些班问题学生较多,班级纪律松散。大量的工作接踵而至:整顿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班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阵儿累得她腰酸腿疼,心率过速。我们劝她有空休息休息,可她还是千方百计挤时间和学生谈心。

  杨老师的一名学生由于交通事故大腿骨折,在家休养,她义不容辞地担任起给学生补课的任务。冬天里寒风凛冽,骑着自行车,途经环岛公园的上下坡,车子摇摇晃晃,车把险些把不住。每个周末八点钟,她都会准时来到学生家。家长感动地说:“老师,辛苦了。马悦含可如何报答您!”“辛苦什么,农村里爬大山长大的孩子,什么苦没吃过。报答什么,只要孩子功课没落下,我就欣慰了。”

  如今的马悦含,已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了。放假回家的第一天,他就会跑来看望杨老师。他说杨老师是他的第二个母亲。没有老师的心甘情愿地付出就没有他的今天。

  杨老师被学生称为第二个母亲不为过。她对学生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哪个学生身高不够标准,哪个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哪个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哪个孩子不自信,杨老师都及时提醒家长,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杨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们的孩子首先要身体键康,劳动能力强,有健全的人格。”

  付出真感情,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从走上讲台到今天已有26年教龄,她始终保持着真性情。范读课文,受到感染,她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学生读作文,读到情深处,她会先哭起来。

  杨老师有着一流的朗诵水平,写得一手好文章。她是学校优秀教师,获得海港区政府特殊奖励。所讲公开课曾多次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记得杨老师刚接手一个班时,学生对她有抵触情绪。说来也怪,没有几天工夫,连班里最淘气的学生都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课下抢着找老师问问题。家长会上,他更是以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每一位家长,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她又针对班级现状从基础知识入手,重点抓后进生。课课过关,人人检查,并利用短信平台与家长密切配合,班级语文成绩稳步提升。

  一位西方作家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等待老师去点燃。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兴趣燃烧的老师。在杨老师的课堂中,懂得享受学习的学生,老师能给他以学习的快乐;被家长逼着学习的学生,杨老师也能教会他享受学习。杨老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经常改变教学方式。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追着老师到办公室讨论问题。杨老师孜孜不倦、兴趣盎然地与他们交流着。有了答案,学生会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成就感溢于言表。杨老师会适时地夸奖他们:你这样一直努力下去,一定会很快超过老师的。了解杨老师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样一句话:遇着这样的老师真幸运!

  有时学生完成一个小的奋斗目标,她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奖励给学生一些学习用品、书籍。拿来玩具、衣服送给学生。

  他们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生恳切地对她说:“杨老师,到中学我们还要做您的学生,您一直把我们送入高中吧。”

  “幸运并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杨老师正是怀着一颗宽容友善的心,把春风般的温暖时时送给学生,送给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与杨老师相处的教学生活,给了我们鲜花般美好的记忆。

  用心摸索,形成独特的教育方法

  杨老师利用每天早晨晨会时间让学生讲自己搜集到的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学生在查找故事和与同学分享着文学盛宴时,在人生起步阶段为精神世界打下了亮丽的底色。

  杨老师在“第七届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中教授《太阳的话》,荣获市级奖励。她让学生在美美的、充分的朗读诗歌中,在师生共同创作写答谢诗《给太阳的话》中,巧妙地让学生爱上诗歌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杨老师在“全国一师一优课”—《学会和协相处》课堂实录中机智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课堂上一名同学和学伴发生了小摩擦,居然大动干戈,把学伴的书撕坏了。杨老师没有隐藏学生在这一课堂不守纪律的突发事件,没有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接着进行,却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了解情况后没有做出评判,而是让当事的同学谈。撕书的同学不好意思站起来,杨老师很尊重同学的感受,没有让他说,而是让周围了解情况的同学谈谈看法。没想到被撕书的同学首先诚恳道歉,撕书的同学悔改莫及,泣不成声。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真是触动了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最珍贵的东西。一位同学谈到他为了一枝笔误解学伴时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向同学深深鞠了一躬,表示了诚挚的歉意。一位同学敞开心扉谈起自己的心结:做作业时家长不允许学生看电视,自己却看电视。他认为家人也应该安静地读书学习。杨老师并没有直接谈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同学发表意见。当不少同学认同这种看法时适时引导:家长每天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家长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有自制力,要适应环境。

  杨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成长。

  这就是我们的杨老师,她不仅仅教书,一个个小小的善念也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被她时时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随风飞扬,入地生根。那白茫茫一片爱的飞絮,不觉中竟温暖着孩子的整个人生。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投身教学改革

  杨老师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参加区级课题《提高农民工子女阅读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她先从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入手,引领家长给学生提供书源,提供读书时间,提供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她多次上读书交流课,引领学生选择有益的书籍,引领学生感悟读书好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写读书笔记等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鼓舞。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班级蔚然成风。

  杨老师担任区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随笔化写作能力的研究》主持人。她为了改变学生写作文头疼的现状,带领同研究小组教师大胆尝试随笔化写作的研究。开设了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展示课等新课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了学生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

  杨老师所讲语文实践活动课—《感恩母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替母亲做的事很少心里产生了愧疚,从微电影主人公的经历中明白了母爱不能等待,想到了应该用实际行动感恩母亲,领悟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母亲带来的烦恼。这样的活动安排触动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纯净的、最美好的情感。巧妙地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位学生在看母亲年青时和现在的照片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杨老师让他谈谈此时的感受时他哽咽了半天说不出话。杨老师随机生成了新的教学方案,安排其他同学猜猜他的心里感受,其他学生在思考中悄然受到了感染。

  一位学生领悟到爱母亲不能等待、要用实际行动,在黑板上填表补充“要为母亲做的事”时写到了:做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出了自己感恩母亲的心声。一位平时胆小的学生竟然自发地走近黑板,在“母亲为我做的事中”又填上了“把我养大”,杨老师赶紧抓住机会采访他为什么有如此举动。他果然深情地说:“其实母亲教育我们是最辛苦的”还有什么比此时瞬间结出的教育硕果更香甜的?此时孩子的心里已装满了爱和感恩!

  课题组其他教师也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杨桂华老师所授少年闰土一课在“第七届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中荣获省级证书。赵静辉老师《包粽子》一课正在参加“少先队活动展示课”评比。杨老师带领研究组教师及时研讨,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写论文,不断呈现新的研究成果。

  杨老师和研究小组教师所教学生多次获市级、国家级优秀作文奖,她们也获得了优秀作文指导奖。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并没有改变杨老师对学生的爱,只是越发增强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越发增强了她对扎根二十几年学校的那份热爱;越发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和大家一起相处时的和谐与美好。

关键词:

责任编辑:张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