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秦皇岛频道 >> 港城人物

青龙有这样一位退休老干部,返乡一年改变了一个村

来源: 青龙报道 作者: 2018-04-13 18:2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清明前后,一场颇不合时宜的寒潮将室外温度拉近“冰点”,并鼓荡起强劲的冷风,几乎要吹透人们才换上的春衣。然而,在娄杖子镇后擦岭村东庄临河外环路沿线,却是一派人头攒动的景象,百余人“无视”这寒凉,聚集到了这里。

  这支“百人团”,是由镇、村以及驻该村帮扶单位县城管局的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他们齐聚此地,不为“诗词”亦不为“民歌”,而是赴一场“绿色大会”——“百人造林,义务植树”活动。

  活动现场,只见大家分工合作,抡镐刨坑、挥锹铲土、放苗扶树、培土踩实……个个干劲十足。“种树造林,美化环境,受益的不还是咱自己?所以村里大喇叭一通知这个事,得闲儿的就都过来了。”57岁的王秋兰是主动参与此次植树活动的村民之一,非但自己来义务“出工”,还带来了她5岁的小孙女,孩子一面给奶奶加油鼓劲,一面学着大人的样儿给栽好的树苗培土,模样十分可爱……

  利民的好事,就值得咱热情“点赞”,就应该有力的出力!这已成为包括王秋兰在内的众多后擦岭人的共识。这种共识的形成,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的引领,而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又离不开两个善于凝聚人心、富于实干精神的“领头羊”。

退休老干部任职,真心实意回馈家乡  

  后擦岭村是十二五省级贫困村,也是后进支部转化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该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干部心不齐、有矛盾,集体欠债不少,个别村民对村干部怀有抵触情绪。而这样的基层组织状况,自然也无力带领广大村民兴产业、树新风,就连村里的环境卫生也相当“愁人”,进村一瞧,路边尽是柴草垛和各类垃圾……

  后擦岭村想要“扭转乾坤”,少不了一个“给力”的带头人。

  谁来呢?最终,69岁退休老干部王守玲进入了大家的视线。王守玲就出生在后擦岭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可想而知;在退休之前,他曾先后担任过村、乡镇、县联社党委书记,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实在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的不二人选。就这样,已退休十余年的王守玲在组织需要他的时候,毅然放弃颐养天年的悠然生活,重新“出山”。为确保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也是考虑到王守玲的身体情况,组织上还选派县卫计局后进支部转化包村干部,也就是王守玲的妻子郭晓艳到该村驻村,成就了一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佳话。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一定得尽心竭力干出点实事来,报答这方水土的深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心中发下这样的誓愿,2017年1月,王守玲携妻子回乡任职。是时临近春节,“这时候回来能为咱们村子做点什么呢?”夫妇二人考虑再三,决定先从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细节着手——向全村620户居民每户送上两只红灯笼,为父老乡亲送上祝福,也为村庄增添喜气。

  务实作风率先行,凝聚人心鼓干劲

  这一千两百四十只红灯笼,无意中正成了王守玲夫妇的写照:为后擦岭村带来了红火,为老乡们照亮了增收致富之路。

  而王守玲和郭晓艳的工作,是从马不停蹄的入户调研开始的。通过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他们发现现实状况远比之前想的要复杂。当时,该村还没有村部,也就意味着根本不具备办公地点。村部自然得建,可这毕竟需要时间,于是,他们先“开发”了一个“流动的办公室”——在私家车里办公,这一“流动”就流动了好几个月。

  “自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王守玲夫妇这样说。但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他们,那就很难凭一己之力办到了。村部怎么建?路如何修?村里的环境卫生又怎样搞?……哪一样不需要资金?筹措资金自然也就成了夫妻俩时刻琢磨的问题。

  但是,“没钱也不能不干活,实在不行就自己掏钱先干着。”郭晓艳决定先向村口堆积的垃圾“开刀”,这是她自入村起就一直惦记的事。协商了多种方案无果后,她索性从工资中拿出3000元买下了这块地,将之改造成了现在的小花园,并与该村签下合同,让这块地永久归村集体所有。如今,这个植满芳花香草的小园,俨然已成了后擦岭村的“门面”。

  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郭晓艳又出资买下村民在路边乱堆的柴草。此举更令村民们惊讶,惊愕之后,再也没人把公共区域当作自家“柴房”和“草料场”了……

  看到这老两口的务实作风,从驻村工作组成员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都挺感动,也都受了鼓舞。王守玲夫妇遂“趁热打铁”,进一步做思想工作,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使大家的心更齐了。很快,该村就真正落实了“小事上村‘两委’班子会,重大决策出于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大会”的议事制度。无论大事小情,大家都能聚到一起,共同探讨研究解决办法,最晚时,直到午夜12点。同时,大家也都认真履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比如说村里的值班制度,他们执行得特别严格,轮流值守,确保天天都有人24小时在岗。

  党员干部们的齐心干劲儿,也提振了全村百姓的士气。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力所能及为村子做贡献,赶上需要出人出力的时候,大家都毫不含糊。村民代表王进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曾与村干部一起,为村里相关工作垫资,还曾“带着”自家的两台车,为村里工程建设连续服务20多天,最后仅收取了200元的“油钱”……

  还有这样一件事,令王守玲夫妇记忆犹新,说来仍是满满的欣慰。去年6月,该村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动工建设村部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过近五个月的紧张施工,工程初具规模。按照设计,其中的小广场四角还各需安装一盏漂亮的中华灯,可等灯具运抵村中的时候,村干部们不由得“傻了眼”,因为这四盏灯的体量远超出了他们的估计,村干部连同几个工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支”起灯杆。正待寻觅吊车等机械,惊喜发生了,五十多名村民闻讯,主动赶来“支援”,大家一起动手,轻而易举的就把灯杆竖立起来。“老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那次,咱们竖起的不只是灯杆,更是咱后擦岭人的自尊和精气神儿。”王守玲说。

  竭力蜕变村庄,工作成效显著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年来,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与广大村民“拧成一股绳”,积极争取市县相关部门支持,全力以赴发展产业、美化环境,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一桩又一桩可喜变化。

  当初的“流动办公室”成了“历史”,因为村部建起来了。该村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村民“主动请缨”,以最低的成本,高质量完成了村部修建。

  乡亲们也有了求知、消闲的好去处,因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落成了,图书室、小广场、文化大舞台,场地和设备器材一应俱全。

  “侵街占道”的柴草、杂物“隐匿”后,大家又与乱堆乱倒的垃圾“作战”,先后清理主次街道、公路两侧垃圾800吨。

  公路两侧新栽种的700株美化树,被春风唤醒,新芽吐翠,长势喜人。

  经过认真谋划,该村结合村情实际,利用水源优势发展水稻种植产业,立足广阔山场发展板栗产业,并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禽畜养殖和手工业……林果产业兴起来,为其“强筋骨”的水利设施自然也不能落下,计划修建的35处扬水站,目前已完工27处。

  经过协商洽谈,涉及占地占树的一百多户村民积极配合,一条全长1.2公里的东庄临河外环路顺利修成了。同时,该村还修缮加固了东庄、河北两座跨河大桥,在村内安装路灯330盏,方便村民往来出行。

  ……

  村子的路平了、环境好了,老乡们的心气儿也更足了;

  街灯亮了,村民们心中的灯也点燃了。

关键词:青龙,老干部,凝聚人心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