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是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等八部委以“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文明意识,为交通安全环境持续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乘坐网约车时,曾遇到这样的场景:司机上一秒还在对着手机,和同行们议论“拉了多少活挣了多少钱”,下一秒,眼前就突然冒出一辆飞快的电动车。可以说,危险就近在咫尺。交通事故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不留神,就容易酿成“飞来横祸”。如果每个人在驾驶过程中都能令行禁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好每个细节,道路交通会变得更加安全顺畅。
谈及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两个显著特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交通规模大。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始终保持平稳增长,截至2018年11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7亿人。多一辆车,就可能多一分风险,多一个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就多一个挑战。
另一个特点是管理精细化。基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创新,深化驾考、车检改革,着力加强人、车治理,源头防范“带病上路”;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应用,努力让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如今在很多大城市,智慧灯杆、高清探头比比皆是,它们是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平稳的重要保障。
即便如此,再精细的管理也无法取代交通参与者的自律自觉,“总体平稳”之余仍有一些事故发生。比如,笔者曾多次到重庆采访并了解到,当地山多、坡陡、沟深、桥梁隧道多,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先天不足。为此,当地在交通安全管理上下足了功夫,甚至想出“多车道汇入控制系统”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金点子。可是谁曾想到,就在今年的10月28日,当地的一辆公共汽车竟然冲出护栏、坠入江河。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竟然是一名乘客忘记下车、与司机发生冲突导致的人为惨剧。
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汽车社会呼唤文明交通。有位经济学家说过,如果每个人都不关心“汽车文明”,那么“汽车梦”的实现将会是一场灾难。还有人说,开车挺考验人的,车速快不快,全靠油门踩,安全带往往是没人查就没人系。其实,文明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面对红灯,是一脚油门还是一脚刹车?面对堵车,是焦躁不安还是耐心等待?面对来电,是接听还是忽略?甚至面对生计和利益,是疲劳驾驶还是安全第一?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一脚油门、一个红灯,这些事关交通安全的细节,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反映出群众的文明素质。前些年,醉酒驾驶酿成无数悲剧,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深入人心;前些年,挤占便道时有发生,如今公交优先、礼让急救车等日渐成为共识。这种改变经历了持续不断的严格执法、宣传教育,正是文明出行养成的过程。
安全文明迈出一小步,社会文明就会前进一大步。当然,“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未来仍需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多措并举、从严管理。也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摒弃交通陋习,从自身做起,于细微处改进,让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识植根心底,共同守护交通出行的“平安大道”。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