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看世界

在埃及神庙见证两次“日照奇观”

来源: 环球网  作者:黄培昭
2020-02-25 15:07:09
分享:

  埃及的阿斯旺有一座名叫阿布辛贝的神庙(如图),在许多学者和游客的眼中,它甚至可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齐名。有意思的是,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这里都会上演两次“日照奇观”。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阿布辛贝神庙。

  从阿斯旺向西南方向驰行近300公里,碧波荡漾的纳赛尔人工湖映入视野,湖畔则是一处荒僻的赭黄色高地。从高地下坡后左拐,冷不丁地,依山并排而坐的四尊巨型法老雕像扑入眼帘。巍峨雄伟、庞大无比的雕像气势凛然,摄人心魄。那里,便是很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阿布辛贝神庙。

  整座神庙建在尼罗河西岸一处玫瑰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尊超大雕像是从结实的岩石中雕出来的,宽长37米、高达33米、纵深61米。雕像大得惊人,光是放在拉姆西斯二世膝盖上的手就比一个人还高。从左边数,拉姆西斯二世的第二尊雕像膝关节以上直到头部部位都破损了,他的头像和王冠也掉落了,摆放在雕像前的地上,仅这头像和王冠,就都有1人多高,重达几十吨。其他三尊雕像都保存完好,而且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匀称、自然。据埃及考古学者统计,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座雕像高达20米、重1200多吨,他的雕像旁边,还排列有序地散落着其母亲、妻子和子女的小雕像群。雕像历经3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烈日灼晒,仍保存完好。

  阿布辛贝神庙建于公元前1284年至前1264年(一说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拉姆西斯二世统治埃及长达67年,一生为自己修了不少神庙,但阿布辛贝神庙是其中登峰造极之作,用了至少20年时间才完成。

  埃及人称之为“神光”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3000多年来,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即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从东边沙漠中冉冉升起的太阳,第一缕阳光总会准确地越过神庙的门洞,穿透61米长的甬道,照亮最里间小厅的神龛。柔和的旭日依次照拂在神龛上的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和霍拉赫蒂神的脸上,而普塔赫神则由于掌管黑暗,光亮总是与其擦身而过。每年照射的整个过程不长不短,都是前后持续20分钟。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日照奇观,一直被埃及人称为“神光”,甚至被称为“太阳节”。

  原来,在设计和建造阿布辛贝神庙时,古埃及人把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星相学、数学、建筑学等知识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进来,故意让阳光在拉姆西斯二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节日掠过他的面庞。这无疑是古埃及人聪明智慧的结晶和生动体现。

  神庙险些遭遇“灭顶之灾”

  眼前壮观的神庙,竟然差一点被湖水淹没而从地球上消失,由于人们的全力保护,这才使神庙免受“灭顶之灾”。上世纪50年代末,埃及为根除尼罗河水患和满足供电需要,决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新大坝。建成后,阿布辛贝神庙将被升高几十米的水位完全吞噬。为此,埃及向国际社会发出拯救神庙的呼吁,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于是,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拯救人类共同文明遗迹的“阿布辛贝运动”。这场运动得到了50多个国家的大力支持,最后,瑞典专家的切割重组并移动搬迁的方案得到了采纳。

  考古专家和相关科学家经过周密勘查、测量和计算后,把构成神庙的岩石切割成807块,运到比原址高出65米、距离河岸180米的地方,像做拼图和搭积木游戏那样,把这些化整为零的石块重新拼接、组装起来,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阿布辛贝神庙。

  为了保住奇迹般的“神光”,科学家们绞尽脑汁,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精密的计算,还旋转了神庙的朝向角度,结果终于没有让这举世无双的“日照奇观”消失。太阳的光芒依然能每年两次照耀神庙内室,绕过黑暗之神,径直依次照亮三尊雕像的面容。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算精确,时间上出现了推后一天的误差,即“神光”出现的时间分别成了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获得新生的阿布辛贝神庙正面的接缝全部用与石头同样颜色的灰浆补得严严实实,看上去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切割过的痕迹。这也是重新组装神庙时的严格要求。不过,庙内的装饰面却故意使接缝处显得一目了然,这样,好使游客与后人联想起神庙非同寻常的搬迁过程,以及由此得到保护和重生的非凡过程和意义。

  无论如何,阿布辛贝神庙总算矗立至今,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依然威风凛凛,不可思议的“神光”也一如既往地每年两次如期而至。“拆割迁移后的神庙,朝阳依然能够穿过甬道,继续把晨曦照到拉姆西斯二世的脸上,阿布辛贝的‘神光’永驻”。埃及《共和 国报》这样评论说。(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关键词:埃及,神庙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