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五味子,浇水施肥都方便,长势肯定要好于大田。”7月15日,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偏岭石村村民任余站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指着刚长出1米多高的五味子笑着说。今年3月,他在院里的土豆、白菜地里,种了300株五味子,再过两年,就可以大面积结果了,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
“以前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玉米和外出务工,自从驻村工作组来了以后,我们村开始种植五味子,发展庭院经济。”村党支部书记李洪亮告诉记者。
“偏岭石村海拔较全县平均高出100至2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成为五味子、苍术等道地药材的主产地。五味子果实量大,好管理好采摘,种植前景好,加之生长适应能力强,耐寒耐旱,喜水喜肥,特别适合庭院管理和种植。”驻村第一书记禹超说。
2018年,市妇联驻村工作组,深入踏查村情实际,了解到附近的北干树村正在大面积种植中草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请人来村里考察,带动村民种植。随着村民对五味子种植技术日臻成熟,工作组提出了庭院种植五味子的致富思路。一开始,村民都在观望,为了让村民都能尝试种植,工作组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联系,为村农业合作社争取了5万元的资金,用于鼓励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
以往扶贫,发放种苗、种子,村民经常认为白给的东西就不当回事儿,往往都栽种不成功。怎么能让老百姓把这事当回事儿,精心侍弄保证秧苗成活呢?工作组动脑筋探索能让项目成功落地的可行方法,最后确定“先栽种,后补钱”的激励方式,即村民先自己花钱买苗,待成活后,按照成活秧苗数量补给村民苗钱。
为了让更多村民走上五味子致富路,禹超自己先种起了五味子。“栽种、打药、绑架……每一项都得弄明白,还得经常参加技术培训班学习,只有我先学会了,才能给村民们讲清楚。”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几十株五味子茁壮成长。与此同时,工作组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先行动起来带头种植,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利用下户时间,大力宣传推广种植知识,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反反复复讲道理,印发宣传单,并打上自己的联系方式,随时为村民们释疑解惑。
为了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工作组多次请专家到村里来培训讲解,尽快学到“干货”。渐渐地,村民们种植热情和种植技术都大幅提高,庭院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如今,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家家门口几乎都能看见五味子的身影。工作组制作的五味子种植技术PPT,多次被其他村借鉴学习,龙王庙乡也将在全乡推广这种种植模式。
“人家都说五味子种植投入的成本太高,但有投入才有产出,再说我用的自家的地,自己管理,土地和人工都不要成本,细算账,就算行情再不好,也比种苞米强!”在老村支委李铁业家地头上,一株株五味子沿藤爬到一人多高,长出了一串串小葡萄般的鲜果。在这一亩多地里,1000多株五味子一行行整齐地排着队,靠近地面处,一根滴灌管为每一株秧苗提供着水源。“我是村里第一批种植五味子的,边学边种,期间也有很多秧苗没种活,好在通过一次次的技术培训,逐渐掌握了种植要领,现在采用密植高产技术,提高了种植产量。”李铁业笑着说。
除了发展庭院经济,村里留守妇女劳动力也不再“闲置”。工作组把扶持贫困家庭妇女参与家庭手工业生产、实现精准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妇女们组织起来,开展技能培训,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增加贫困家庭妇女非农收入,实现巧手脱贫。2018年,为了提高广大妇女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吸引更多的妇女劳动力从事手工编织制作,工作组在村里举办了两期精准扶贫手工业培训班,100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让我掌握了手工包的制作技能,以后可以自己做包卖包啦!”村民宋艳荣手拿着自己做的口金包,心里美滋滋的。
下一步,驻村工作组和村合作社还将以典型引路,靠实事说话,进一步宣传五味子种植,帮村民算好经济账,让经济作物五味子代替常规作物大苞米,让庭院经济“火”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