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朴实、说话干练、做事利索,2月8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山海关忠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伟。会面的短短几十分钟内,她手中的电话一直没放下。农户、客户、代理商……一个个电话打进来,她特别歉意地说:“年前订单太多,实在是忙不过来。”
记者忍不住打趣:“刚听名字,我还以为您是男同志。这一见面才发现,您这干起活来跟男同志一样干练呀。”李伟一听哈哈大笑:“很多人都这样说!”
20多年间,从一名普通农妇,成长为优秀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者,李伟的故事太多。目前合作社已经覆盖河北、辽宁农户8000多家,种植面积近两万亩,每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去年12月15日,李伟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大红色的证书拿在手里,除了高兴,李伟更多的感受是沉甸甸的责任。“乡亲们信任我,这担子再重,我也要担起来。”
想带大家一起致富
李伟是农民出身,1993年,20岁的她嫁到了山海关区孟姜镇回马寨村,这个村的红根韭菜很出名。李伟和丈夫马忠伟一起种了几亩韭菜。那时手机和互联网没普及,获取信息非常不方便。农户们的销路基本依靠卖菜的“经济人”。有一年,“经济人”没来收菜,村里滞销韭菜达到100万公斤,村民个个发愁。
“没人买,咱们自己去东北卖!”年轻的李伟不知道害怕,拉着丈夫去了长春、哈尔滨等地。长春的蔬菜批发市场由一个叫“七哥”的人垄断,“七哥”说什么也不收李伟的菜。“当时我们带去1万公斤,也不能再带回来呀!”李伟说,她心一横,将1万公斤韭菜送给了“七哥”,就想交下“七哥”这个朋友。
没想到,李伟的豪迈大气感动了“七哥”,对方答应帮她销售韭菜,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村里滞销的100多万公斤韭菜售卖一空。就这一次,很多农户认准了李伟是个能成事儿的人,开始抱团跟她干。
让农户收入翻一番
这之后,李伟开始经营一个小小的蔬菜配送站点,自己干起了蔬菜“经纪人”。冬季,她带领农户们种两茬韭菜,夏天种茄子。在长期配菜过程中,李伟发现了很多问题,有时市场上急需的蔬菜品种收购不到,而农民输送过来的产品市场需求量不大,供销不平衡;有时菜品质达不到要求,菜农辛辛苦苦忙活几个月,等到收获时却发现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卖不出好价钱。如何解决菜农增产增收的问题,如何让菜农更好的致富?年轻的李伟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
为了提高农户的产出率,2008年,李伟带着大家逐渐调整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由大地种植向大棚种植过渡,冬季种生菜、油麦菜、小白菜、樱桃萝卜、芹菜,夏季种黄瓜、豆角、西红柿。这样一来,农户的平均收入从原来的每亩两万元左右猛增至每亩5万元左右。
打造产供销一体化
凭着多年对蔬菜市场行情的深入了解,她大胆进行尝试,2010年成立了忠伟蔬菜合作社,吸收农户参与合作社。一开始农户半信半疑,觉得合作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参与的人不多,李伟没有灰心,一户户做工作,一点点积累。
凭着诚信、靠着韧劲,逐渐扩大农户参与数。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她逐渐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子、农药、化肥、地膜、技术全部由合作社统一供应给农户,收菜时采用保护价保障农户收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渐渐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量越来越多。
李伟引进先进农用设备,在种植户中示范推广番茄授粉棒、旋耕机、弥雾机、开沟机、喷粉机等,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她定期举办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从山东等地长期聘请蔬菜专家授课,培训骨干社员,骨干社员又划片包干,日常指导农户种植,形成了一级带一级的网格种植结构。她投资建设高标准蔬菜育苗基地,安装农业物联网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合作社每天可生产各类蔬菜5万公斤以上,统一包装、销售,装车运往北京、内蒙古、东三省等地。
在菜农心中,李伟是领头雁、排头兵。每到年末,李伟都召集农户开一次热热闹闹的年会,与辛苦一年的菜农们欢聚一堂。“大家信任我、支持我,我就继续干下去,虽然辛苦,可是能为乡亲们致富出点力我感到很满足。”李伟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