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看世界

乡村振兴看重庆丨南川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 启童心聚民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1-05-18 23:50:00
分享:

如何赋予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多的内涵?重庆市南川区走在了前面。作为五个市级样板,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可以用“硬核”来形容,硬件设施齐备,拥有儿童研学、志愿者孵化、城乡融合等架构,培训、研究的方向,几乎涵盖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5月18日,“乡村振兴看重庆——2021全国百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南川采风活动”走进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与全国网友一起深入了解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经验。

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和志愿服务时长,为志愿者发放“五色”身份证,为他们提供各个等级优待。长城网记者 祖迪 摄

基地+人才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

基地+人才,是南川区有效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抓手。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以孵化育才为目标,以提升能力为根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器,孵化了骨干志愿者18000余名,志愿服务组织27家,品牌志愿服务项目24个,志愿者注册率增长11%,活跃率增长8%,汇聚起文明实践的强大力量。

“同学们平时在哪看到过志愿者的标识?这个标识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志愿者呢……”在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展开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小志愿者课堂。课上,志愿者老师通过互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精神,并鼓励他们积极成为小志愿者。

在精准化培训方面,着眼于志愿者“志智”双强,依托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体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基地占地160余亩,设置理论教学区、技能实训区、户外拓展区、体验展示区等区域,可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

配齐精干专业的培训力量。建立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拔46名基地专职教师,遴选7类优秀人才78名作为兼职讲师,聘请重庆市社科联、红岩联线等14名专家学者作为特邀教师,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实施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根据志愿者岗位需求,设置初、中、高三级培训班。初级班培训对象为普通志愿者,培训内容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志愿服务理念、志愿基础知识、志愿者礼仪等;中级班培训对象为骨干志愿者,每期培训3天,在初级班基础上增加项目设计、实训演练等孵化程序,提升志愿服务技能。高级班培训对象为专业志愿者,每期培训5天,培训内容涉及急救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专业领域,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

在“坝坝加油站”,“花仙子”暖心队队员“最美儿媳”何之芳正在分享孝老爱亲的故事。

线下+线下

因地制宜灵活开展培训课

线下+线下,南川区探索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培训基地定期线上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根据志愿者需求选择课程培训。实行“课堂+研学”的孵化模式,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实景演出、生态农业大观园区等19个文明实践点挂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培训学员开展“研学”活动。

运行“队伍+活动”效能方式,让志愿者升华信念、提升技能,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由“弱小”到“壮大”,由“业余”到“专业”的转变,涌现出“小喇叭”劝导队、“荷仙姑”暖心队、“巧农夫”帮帮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在木凉镇汉场坝村,记者看到“花仙子”暖心队队员“最美儿媳”何之芳正在分享孝老爱亲的故事,村民们围坐在“坝坝加油站”附近,时而认真聆听,时而会心一笑。据悉,“花仙子”暖心队由村内留守妇女组成,对村内典型家风故事、孝老爱亲榜样进行展示,引导大家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另外,木凉镇汉场坝村骨干志愿者组织辖区内20余名产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成立“巧农夫”帮帮队,每月开展“乡村梦想沙龙”,每名帮帮队成员至少认领2个农民致富梦想,为结对农户开展种苗供给、技术管理、产出销售等专业帮扶,38户农户通过技能培训、科技帮扶,实现每户增长3000余元。

南平镇“小喇叭”劝导队由18名骨干志愿者组成,开设“移风易俗大家说”讲堂,组织镇内171名农家乐业主、民宿小老板进行培训,签订倡议书、保证书,通过228次文明实践活动,劝导34户村民自愿放弃酒席办理,全镇滥办酒席控制率达100%。

大观镇中江村骨干志愿者把85名留守妇女组织起来,成立“荷仙姑”暖心队,开展互帮互助、互让互爱活动,使过去出名的“家家扯皮、户户瞪眼”的吵架村,变成了“鸟语花香地,不闻吵闹声”的乡村游打卡地。

“百姓影棚”组织摄影志愿者,将移动影棚带到农村,免费为百姓拍摄全家福、登记照、生活照。长城网记者 祖迪 摄

调研+创意

搜集需求清单活动接地气

调研+创意,南川区深入打造志愿服务体系,城乡居民齐受益。

以全区农村志愿服务“户”联网为基础,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培训学员深入基层调研摸底,收集群众在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关于脱贫致富、求学就业、看病就医等1196条群众“需求清单”。由基地牵头,将区级各部门面向基层自发、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整合,建立“资源清单”127条。在两个“清单”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结合起来,策划出惠民生、接地气的常年志愿服务项目158个,使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项目库,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38个,“百讲进百村”“百姓影棚”“健康面对面”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深受群众欢迎。“百讲进百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212支宣讲队伍深入244个村(社区),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的“六讲”志愿服务活动5860多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羊华 张馨月 见习记者 王钰)

关键词:重庆,文明实践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