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县区新闻

秦皇岛市昌黎县西山场村:山沟沟里的金凤凰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马朝
2022-07-07 17:19:20
分享:

仲夏时节,秦皇岛市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满目青翠,生机盎然的葡萄藤爬满山坡,家家户户的庭院也都被葡萄藤蔓装扮着。漫山遍野的葡萄叶随风轻摆,碧绿如涛,勤劳的村民正在葡萄架下剪枝、疏果,为新一季的丰收而忙碌。

如果说西山场村让人感到些许陌生,提起“昌黎葡萄沟”,可谓远近闻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里的村民就靠葡萄种植采摘、开办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火起来,从一个三面环山的革命老区村,发展成为葡萄沟景区的核心区域、享誉京津冀的魅力乡村。

葡萄沟里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西山场村坐落在碣石山西侧凤凰山主峰下的小山洼里。这里山谷深幽、林草茂密、沟谷交错、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期间,西山场村曾是凤凰山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堡垒村,晋察冀第十三专区(后改称冀热边特委第三地委)的电台、医院、《救国报》社及开国将军曾克林领导的八路军十二团(后扩建为中共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等曾驻扎在村东部的焦家山上。这里民风淳朴,村民抗日热情高涨,他们帮助八路军掩护电台、报社,还为八路军运送伤员、烧火做饭,军民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我家老宅在焦家山的半山腰上,当时八路军的秘密电台就设在我家,曾克林结婚也在我家,时任军分区副司令员的李道之夫人生孩子,还是我母亲帮着接的生。”焦洪云从小就从父亲焦如海口中得知,时任县内抗日游击队队长高庆与焦家有亲戚关系,看到焦如海家独门独院,便把八路军要来山上设秘密电台的事情告诉了他,焦如海一家便把山封了起来,成为掩护八路军将领、家属和电台的堡垒户。

时间追溯到1945年2月中旬,五峰山上的八路军电台被敌人发现后,也转移到焦家山来。不久,敌人到这一带围剿,游击队队长高庆和十几名游击队员在阻击敌人时牺牲,把热血洒在这块热土之上。围剿过后,电台依旧隐蔽在这里。同年8月,敌人组织了上千人的讨伐队再次包围了西山场村。因事先未得到情报,来不及转移,卫生训练班第四班班长尹明左等7位男同志为了掩护女学员和后方医院,

顽强地和敌人周旋,牵制敌人追击的方向,为其他突围的战士争取时间。最终,全班战士在悬崖边上引爆了手榴弹,与围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在军民流血牺牲和共同协作下,八路军总部的命令通过电台、报社及时传递到各个抗日前线的作战部队,把抗日战场的胜利消息传遍全国各个战场,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如今,这段红色记忆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西山场村村史馆中展示。“我们要把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先辈们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焦洪云说。

党建引领下的村庄日新月异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西山场村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投入人力物力搞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全村干部群众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以奔小康为目标,把西山场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休闲、红色历史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山场村由于耕地面积少,山坡地产量跟不上,导致粮食十分匮乏,村民一直过着吃粮主要靠返销的生活,这让本就收入不多的人民更加拮据。而村中种有葡萄树的农户却可以用美味的葡萄换回粮食,原来,这里四面临山,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拥有种植葡萄的绝佳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西山场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葡萄生产,把村里能利用的山坡、沟地开发建设,并实行承包责任制。这让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内房前屋后,沟旁院内见缝插针,全部栽植葡萄秧,“十里葡萄长廊”从此诞生。从198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元,到1985年人均纯收入达1050元,昌黎这条“葡萄沟”也逐渐火了起来。

1992年秋天,在昌黎县挂职担任分管科技和旅游开发等工作的副县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姚文权来到西山场村,在《地理知识》杂志发表《山沟里藏着金凤凰》的署名文章,将“葡萄沟”公之于众。此后,不仅来自京津冀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葡萄沟特色旅游区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接续建设下初见规模。修路——从十八里碑(昌卢公路边)路口通往西山场村的3.3千米的柏油公路,打通了“葡萄沟”连接山外的道路,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葡萄卖个好价钱;开设农家院——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先在几名党员的家中搞试点,干起了“农家乐”,形成吃、住、游一条龙服务,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美化——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安上了路灯,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内厕所全部改造达标,垃圾污水得到根治,家家户户盖新房、栽植新品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快,各项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许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正在葡萄架下劳作的村民王英翔笑呵呵地说,现在村里还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游客中心”,村委会的荣誉墙上更是满满当当。

村党支部书记正在讲述葡萄树王的经济价值。记者 马朝 摄

“我们村先后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景区,每年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达上百万人次。村里共种植葡萄600余亩,年收益达600余万元。”现任西山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瑞峰介绍说,村中共有155户,农家乐从最开始的几户到现在发展到百余户,其中不乏外地客商投资兴建的高端民宿产品,葡萄沟景区的提档升级步伐正大步向前迈进。

打造高端精品旅游目的地

“乡村环境不断改善,我们家也在升级改造,想要吸引游客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村民马凤伟家是西山场村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家庭,她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因为客人之间开的一个玩笑,就让我决定把旱厕改造成卫生间,那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举动了。”凭着十足的干劲儿,马凤伟家的3间民宿、20亩葡萄园,每年都能给她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目前,以“采摘+餐饮+住宿”为模式的旅游业态,已成为西山场村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来源,全村民宿收入就高达200余万元。

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今年47岁的马凤伟在原有经营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翻盖了村南头的两间老宅,准备再次扩大经营,完成从农家乐到精品民俗的转型。“准备在院里建个游泳池,也弄成打卡地,让游客玩得更尽兴。”马凤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加快葡萄沟景区的提档升级,西山场村整合带动周边的条子峪村、湾里村、耿庄村等村庄连片发展,全力打造葡萄小镇特色旅游名片。”村党支部书记赵瑞峰也适应潮流,录制了“我为家乡代言”短视频,他期待着,希望有更多客商来到葡萄沟,感受“葡萄架下慢生活方式”。

走过村史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在西山场村里的百年葡萄树下,谁能想到,曾经制约经济发展的沟沟坎坎,已然成为这个革命老区村独特的风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白色石头房子被艺术地修葺,成为村中高端民宿的代表;荒置已久的院落被打造成“葡萄小院+露天泳池”,开办了首场葡萄音乐节……

西山场村飞跃性的发展变化得到了党和国家、省、市领导的关注,他们先后来到西山场村进行调研,对老区西山场村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和肯定。富裕的西山场村人民,将继续在党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为建设一个生态美丽、更加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奋发作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马朝)

关键词:昌黎,葡萄,党建,旅游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