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秦皇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琦
2022-08-10 17:40:52
分享:

秦皇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琦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8月10日讯(记者 李琦)8月10日下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秦皇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施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负责人、一级主任科员崔力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治国、农业局二级调研员张利华民政局三级调研员赵会锁人社局四级调研员朱延逵为大家介绍秦皇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请王治国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治国: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闻发布会。在此,对长期关心支持秦皇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秦皇岛市下辖7个县区,有2个开发区。全市仅有一个脱贫县,共有142个脱贫村。山海关区和北戴河新区无脱贫人口,其余七个县区共有脱贫人口29972户78418人。2018年以“零漏评、零错退、高认可度”高质量退出摘帽,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长效机制,硬化政策措施,狠抓落地见效,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对脱贫县、脱贫村和所有脱贫人口继续跟踪帮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做到了责任落实不松劲、政策支持不打折、资金投入不减少、帮扶力量不削弱,持续抓产业、拓就业、强保障、促提升、防返贫,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强化防贫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将防止返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首要任务,坚持“早、宽、简、实”,常态化扎实推进。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制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健全筛查预警、联合会商、落实帮扶、责任分解等推进机制。二是健全防贫网络。建立专职防贫机构队伍,实现市县建防贫中心、乡镇建防贫工作站、村设网格员全覆盖。三是全面监测预警。畅通农户自主申报、网格员全面排查、部门重点筛查监测渠道,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及时开展因灾因疫影响排查,及早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简化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效率,认定时限由30天缩减为15天。落实“应纳尽纳、能纳多纳”要求,实事求是认定监测对象,2个监测对象空白点县区实现清零。四是抓实帮扶成效。完善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11项帮扶政策,对所有监测户实施全覆盖精准帮扶,户均帮扶措施4.8个,全市无一人返贫致贫。

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筑牢脱贫群众脱贫基础

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的根基,以推进“四个农业”建设为引领,深入挖潜、强化举措,着力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脱贫群众通过产业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实施规划引领。制定《秦皇岛市巩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实施办法》《2022年秦皇岛市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建立了项目评估、组织实施、监测评估、督导考核、通报交流等制度和办法,建立县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项目库。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优质杂粮、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群众勤劳致富。上半年各县区脱贫户人均产业收入均高于去年同期。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22年全市针对脱贫户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43个,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43亿元,其中,北戴河区27万元,卢龙县2679.9万元,抚宁区137.5万元,昌黎满族自治县3340.9万元,海港区200万元,秦皇岛市开发区25万元,青龙县17840.4万元。产业帮扶资金总体上高于去年,脱贫县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高于60%,同比高于上一年度,实现“两个高于”。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持续优化市县乡村四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为每个脱贫村特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并挂牌承诺服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提高脱贫群众和致富带头人科技素质。四是定向帮扶。对易返贫致贫户产业收入开展动态监测,同周期产业减收幅度超过20%的户开展针对性帮扶。上半年对边缘户和突发困难户实施产业带动主体数24个,产业项目数36个,产业投资额147万元,带动从业数55人。

三、千方百计稳岗就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稳定就业是促进群众增收的最有效途径,几年来始终坚持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做到了脱贫劳动力就业有岗位、培训有政策、创业有扶持、服务有载体、务工有技能、增收可持续。全市脱贫劳动力46443人,通过企业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务工就业29555人,超额完成省定任务11个百分点。一是拓宽务工就业渠道。结合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劳务品牌,“青龙栗工”参评省级劳务品牌。统筹开发村庄保洁员、疫情防控宣传员、生态护林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年龄偏大、残疾、无法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的脱贫劳动力6496人。打造就业帮扶车间,落实稳岗就业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全市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9家,吸纳劳动力就业607人,其中脱贫人口306人。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全市125家培训机构和县区就业服务中心,实施“互联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果树裁剪员、农作物植保员、粉条加工制作等实用技术培训72期,参加培训3755人次。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按照岗位供给和培训需求,采取分散小班和集中大班等方式,开展“岗位+技能+脱贫劳动力”的订单式中短期定向培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组织知名院校资深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进村入户手把手授艺,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综合创业技能培训。三是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开展“就业困难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就业活动,为脱贫劳动力就业搭建对接平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114场次,登记招聘人数近4.9万人次,网站总点击量达486万人次。依托人社一体化基层服务平台,为脱贫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查询、就业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全市共发布就业信息3600余条,涉及就业岗位4.3万个,帮助3729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四、持续加强兜底保障,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兜底保障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果中发挥着保基本、兜底线的关键作用。几年来,我市逐年提高低保标准,认真落实低保渐退期、“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一是实施分类救助。对于易返贫致贫人口、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符合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通过临时救助给予应急性、过渡性基本生活保障。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8677人、农村低保对象41971人;保障城市特困人员171人、农村特困人员15490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6577人次。二是全面落实政策。严格落实“单人保”政策,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刚性支出扣除”“就业成本扣除”政策,在核算困难家庭收入时,扣减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扣减家庭成员必要的就业成本;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群众咨询和求助。三是主动排查发现。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以及医疗支出过大人员、新审批残疾人、危房改造对象、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排查摸底,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困难群众8341人,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210人。四是加强动态监测。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以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密切监测,发现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民政救助范围,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需求的,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落实相应救助政策,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朋友们,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今后还要继续加倍努力。我们相信,有了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全市上下将继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再鼓干劲,拼搏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负责人、一级主任科员崔力升:

感谢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各位就关注的问题提问。

记者1.我市人社部门在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方面有哪些政策?

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朱延逵: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就业帮扶是人社部门的主要职责,为此,我们专门梳理制定了《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三十三条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是企业吸纳有补贴,如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可以享受每月1000元的岗位补贴及单位缴费的社保补贴,最长可以享受不超过5年。让企业有意愿有动力主动吸纳脱贫劳动力,确保更稳定、更充分就业。二是自主创业有扶持,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初次创业补贴、初创社保补贴、创业园区孵化、小微场地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比如,脱贫劳动力初次创业可以享受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及不超过三年的全额社保补贴。三是技能提升有渠道,坚持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开展“岗位+技能+脱贫劳动力”培训。脱贫劳动力除免费参加各项提升技能以及创业的培训外,如果到乡镇以外参加培训还可以给予100元交通食宿补贴。四是托底安置有公岗,依托就业帮扶专岗、乡村公益性岗等岗位,发挥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帮助年龄大、技能低、身体弱的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弱劳力、半劳力实施托底安置。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为1195名脱贫劳动力,发放资金385.44万元。6496名脱贫劳动力走上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755人次。

记者2.我市在实施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行动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的?

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张利华:

一是实施项目增收行动。对接产业振兴要求,立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组织开展项目排查、绩效评估,分类优化调整。对于效果明显的创新优化、运转正常的规范提升、效果不好的监督整改,确保脱贫产业项目数量有增长、质量不滑坡。二是实施科技支撑行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采取专家技术人员包县、包基地、包园区、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脱贫户等形式,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去年全年共推广新品种9个、新技术7项。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将驿站建在县域主导产业上,累计创建农业创新驿站省级2家、县级2家。将产业发展指导员转为乡村振兴指导员,继续开展挂牌承诺服务。三是实施龙头培育行动。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对脱贫地区适当降低认定标准,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个。在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基础上,强化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44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26家。开展全产业链农业大招商,去年以来全市脱贫地区签约项目6个,签约引资额22.6亿元。四是实施产销衔接行动。制定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培树农业特色品牌,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制定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指南,充分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主渠道和经纪人队伍资源,拓宽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批对接等渠道,促进农产品产地直销。去年以来专项安排439万元支持培育脱贫地区品牌建设,认证绿色食品9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记者3.请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期,我市民政部门在兜底保障方面工作与之前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市民政局三级调研员赵会锁:

在脱贫攻坚时期,我市民政部门严格落实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通过农村低保与农村特困供养制度有效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脱贫出列,积极运用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并通过临时救助制度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因遭遇突发急难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问题,有力发挥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积极作用。

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期,通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任务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民政部门兜底保障的工作重点,除了持续保障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之外,还承担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落实的新任务,主要是借助现有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准确把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对象和范围,大力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拓展和应用,对民政部门审核确认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以及乡村振兴部门认定并推送名单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困难群众实施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困难群众存在致贫风险,符合民政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民政救助范围,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需求的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各相关部门,用足现有救助政策,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生活困难。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负责人、一级主任科员崔力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