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全国“大学生在行动”启动仪式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举行。
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旨在广泛动员组织高校大学生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污染物”“生物多样性”等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来自北京、河北、江西等环境科学学会科普负责人、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代表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作为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始终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四课联动、多元协同、文化浸润”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置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自2005年起就开设了环境综合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后更名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同时,在各门思政课中融入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熏陶和启迪;深挖各专业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着力推动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协同共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该领域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联;将绿色低碳活动纳入必修实践课,建立覆盖全校的低碳场景体系。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四课联动”的教育模式将生态文明、专业素养、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全程育人。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通过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学校通过建立产业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绿色课程,将环保知识、低碳技术等融入专业教学;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等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实际案例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组建科研队伍,助力美丽海湾建设。近年来全校有6000余人次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宣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理念的熏陶。学生社团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在行动“优秀社团”、“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全国公益行动优秀社团、“绿色引航”全国学生暑期环境教育行动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队等称号。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持续推进生态校园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校园各个环节。图书馆广场下藏着雨水收集池,校园绿化灌溉的水就来自这里;学生宿舍的洗漱废水收集系统,将上一楼层的洗漱废水用于下一楼层冲厕所;餐厅的厨余垃圾变成叶面肥,在校园内的种植大棚里进行试验;校内绿色物流实习基地设立快递包裹回收台,纸盒、塑料袋从垃圾变成了可回收物。学校在方方面面践行着绿色、低碳、循环的环保理念。(通讯员 薄艳莉 黄奥 李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