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印象:漆线雕里古意浓
琳琅满目的漆线雕工艺品 谢丽瑜向记者展示珠绣工艺 近日,中国文化报社“美丽海疆行”采访组一行三人,在福建省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福州等城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采访和考察。期间,记者走访了几家以传统手工艺制作为主的典型企业,深深感受到了福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对闽南文化和民间工艺的继承、保护和发展:无论是一往情深的继承与回归,还是锐意大胆的革新和开拓,无不体现出福建人据海而生,依海而存的那种自然而然的向海思维——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从不曾退缩,也从不曾止步,而是踏浪前行,勇观潮起潮落。 油画框中“海”味长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着3300多公里的曲折海岸线,自古以来,闽南人民便以大海作为自己生活的来源和发展事业的基础,这种历史文化沉淀在几乎每一个福建人的内心深处,同时也为福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首先,福建的大部分传统手工艺皆向海内外销售,有的远销东南亚甚至欧美,有着强烈的外向型特点;其次,福建人在承继传统工艺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顺应世界潮流,改革创新的开放思维,相信这也与他们面海而居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当记者走进福建莆田的集友框业看到,乳白色的建筑主体,金色的纹饰,巴洛克风格的穹顶,错落有致的雕塑园艺,你仿佛置身一座巨大的欧洲庄园。 在左侧的大型展览馆二层,琳琅满目的各色油画作品,还有各种大小风格迥异的相框、家具、摆件等,让人感觉不像是在看厂家的展示,而是走进了欧美的一个豪宅的居室。 如今该企业是中国文化产业三十强之一,也是福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之一,80%以上的产品供给出口,占到我国欧美油画出口市场份额30%,成为世界油画的中国名片。 油画是欧美艺术的象征,是欧美人深入骨髓的文化情趣,上世纪80年代滨海而居的福建莆田人老早就看出商品油画的巨大市场,即使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的老百姓,也纷纷办起了油画作坊。20多年后,福建莆田成为中国商品油画生产的三大基地之一,集友框业在其中首屈一指。 漆线雕里古意浓 2008年,在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的日子里,摆放在国家体育场贵宾厅里典雅秀丽、祥和大气,充满东方气派的巨幅艺术漆雕《万鸟归巢,和谐盛世》备受关注。这组作品来自于福建厦门以设计和生产漆线雕闻名的优必德集团。 漆线雕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早在唐代,漆线雕就被用于佛像装饰程序,随着民间宗教活动的兴盛和神像雕塑的繁荣,漆线雕在明清时期臻于兴盛,作为特殊行业广泛流传于闽南民间。1992年之前,优必德集团的创始人沈锦丽还只是珠绣行业打拼的小老板,有一次她到故宫参观世界漆器收藏品展览,其中许多件作品正是出于清代福建的漆艺世家——沈氏家族,面对气韵生动、线条奔放、造型新奇、流光溢彩的世界瑰宝,她顿悟到一个“历史使命”:振兴面临失传的漆线雕。 于是,她毅然停下了业已成型的珠绣事业,把全部资产和精力投入了漆线雕的研制和生产中。沈锦丽说:“只要有足够的敏感和责任感,祖辈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灵感源泉。”1997年她成立了优必德工贸公司,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必德集团,2008年成为厦门市首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中国漆艺产业的优秀代表性企业。 意趣优雅是香道 在厦门市沧海区的妙吉祥香道文化公司,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的创始人陈建兵。如今,妙吉祥已经是制香领域名闻遐迩的文化企业,陈建兵本人也是中国香道协会的副会长、中国乡土艺术香道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但是他给人感觉却是年轻、清瘦、文雅,一个笃行传统文化的谦谦君子。 妙吉祥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创制和弘扬天然香。在中国古代,香道文化十分发达,那时候人们使用的香主要是天然香料,天然香料可以驱虫灭蚊、凝气安神、养身健体,对人十分有益,因此,香被视为宗教、民俗活动中的灵异神物,文人墨客更是陶醉氤氲香气之中,寄情怡性,蕴藉风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众多的制香企业纷纷采用价格低廉的化学香料,几成一时的潮流所向。陈建兵为此忧心不已。他认为,这种化学香精与天然香料相比,香味相似,甚至香气更浓,但用多了不但不会增益身心,反而有损健康。陈建兵埋头研究和制造品种丰富的天然香,他认为,中国香文化、香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回归天然香。 为了研制香料配方,陈建兵一方面探究中国香道古籍,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一方面通过现代的检测手段,来保障香料的健康和品位。陈建兵说:“由唐至清,香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弹琴写字的人,他们案头上都会用香。现在,许多老一辈的人都不知道香的意义何在,这很可惜。”做大和做强一个香道企业只是陈建兵实现人生宏愿的一个载体,他真实的愿景是,让中国人回归传统的香道文化。为此,他出资举办了大量的香道文化公益活动,讲座、观摩、论坛、培训等,取得了广泛的好评。 巧夺天工是木雕 福建的木雕早已驰名海内外。记者来到莆田市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在李氏工艺雕刻第四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先生的带领下,观看了他的木雕精品收藏室。 福建木雕的特点是“精微透雕”。李凤荣收藏的这些精品,多数体格并不大,但是其雕刻之精细,刻画之生动,神情之真切,气韵之流畅,穿凿之微妙,让人叹为观止,这显然并不是一个销售木雕的展示场所,而是艺术的珍藏馆。 “我并不追求量,并不希图一时的金钱回报,我希望做一些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我觉得那样更有价值。” 为了雕刻一件满意的作品,李凤荣从构思到选材,到修光、开脸、手脚、锦花、细景等程序,到最后的抛光,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不事张扬重艺而不重利的精神使得海内外木雕爱好者、收藏者不远千里万里来寻找莆田的李氏木雕。 锐意革新看珠绣 在厦门市的市府大道上,充满时尚气息的“扬臻珠绣”展厅里,光彩夺目、精巧迷人的珠绣挂画、手包、拖鞋等构成了浑然一体的艺术空间。这里每天从上午9点至晚上9点供游客参观,人们可以在此领略厦门珠绣的前世今生。 近百年来,珠绣一直是闽南地区的广泛流传的民间工艺。上世纪20年代,厦门市的大同路几乎成了生产珠绣拖鞋的一条街,产品行销东南亚一带。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珠绣拖鞋、包袋仍是厦门漳州一带的特色工艺品,风靡海内外。但是随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到来,原来的国营公司纷纷倒闭,而私人制作因为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维持产业的兴盛。 曾是厦门珠绣厂工人的谢丽瑜适应当时的竞争态势,与厦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联合成立了扬臻珠绣艺术有限公司,并聘请珠绣厂的老工人组成高端的研发和制作团队,根据市场需求,进口质量上乘的海外用料,设计时尚的珠绣图案,严格把握产品的质量和品位,使厦门珠绣生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如今,“扬臻珠绣”已经是厦门文化产业中十分响亮的一张名片,行销海内外,其产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据介绍,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约有20%到30%的项目是利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这一方面较好地保护和传扬了文化遗产,也为古老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探索出道路。尽管非遗生产性保护如何进行,如何规范,在业内仍存在各种声音,但通过生产性保护,不少非遗项目得以较好地生存和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福建经验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愿福建在未来能够继续深入探索生产性保护的道路,从而为我国非遗保护提供一些新的经验和借鉴。记者杨晓华/文卢 旭/图 |
关键词:手工艺,福建,漆线雕里古意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