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港城人物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校长王建国作客长城网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7 16: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坤宁:长城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我是坤宁,又和大家见面了。
        话外音:有这样一个学校,学校被《中国教育报》入选为中国名校六百家。并选后获得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8课题第二届优秀实验学校,河北省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等国家省市区级奖励160余项。学校还先后接待韩国日本青少年代表团的多次来访,和俄罗斯教育专家的到校考察。该校学生也曾代表秦皇岛青少年访问团到日本韩国等国进行国际交流。那拥有这样诸多光环的学校,是由怎么的一位校长带带领的?
        坤宁:我们今天的嘉宾是来自美丽滨城秦皇岛第七中学的校长王建国。首先欢迎王校长,请王校长跟我们长城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王建国:长城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作客长城网。
        坤宁:好的,再次欢迎王校长。首先能够采访到您,我们感到特别的荣幸。我们知道秦皇岛第七中学有着很多的美誉和头衔,这肯定和您的教育经历有关系的。您能简单的把您的教育经历,和我们长城网的广大网友做个简单的介绍吗?
        王建国:好的。我是秦皇岛第七中学的校长,同时兼任海港区委教育部委书记。我是1962年出生在内蒙古林西县,一个国际级贫困县。198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数学教育专业。然后毕业分配到内蒙古宁河矿务局,在那从1982年工作到1995年。也就是在一个矿区里,一个偏远的矿区里工作了13年。先后做教育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一直干到校长这个职位。之后经过招聘,到秦皇岛市海港区,先后在一个实验学校做副校长。到1997年7月份,到第七中学,当时任常务副校长,之后做校长。也就是说我从97做校长,一直到现在干了14个念头的校长。之后兼任过教委工委副书记、书记,但是我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在七中工作。这些年给我一个最大的体会,或者是工作中的成绩的话呢,我觉得和我的经历有关系。我内蒙古矿务局里面,从老师层层做到校长。之后我又从秦皇岛市海港区这做老师,又做副校长,在做校长。这两次的教育经历,应该说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坤宁:王校长这个教育经历真的是非常的丰富。那么您有着这么丰富的教育经历和管理经验,今天可以把您这些教育管理方法,跟我们广大的网友做一下简单的讲述吗?
        王建国:教育管理的方法,或者说我们说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思想体系都可以。我到七中这十几年来,我深刻体会著名教育家的一句话,说校长的学校领导,首先是办事思想的领导。在工作的头十几年里,尽管努力学习,朝这方向探索,但是不得要领。到秦皇岛第七中学之后,我又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骨干校长研修。之后呢,又到欧美一些国家的学校做参观访问,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00年的时候,河北省有一个示范学校建设。当然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记得那时候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都到学校来调研,听取学校名校创办的一个规划。我的理解呢,我想这个名校创办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学校的教学思想体系。也就是说,要拿出其中自己的东西。经过理论研讨,教职工思想发动,研讨学习,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由这样一些东西总结出来。
        首先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叫做“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学目标,我们当时提的办学目标是,把七中建成在省内影响,在国内有知名度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出人才的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初级中学。这是办学教导目标,刚才说的指导思想,这是两个最重要的东西,指导思想和目标。在这之后呢,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学风,叫做“不必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必基础比进步。”
        坤宁:这个在咱们学校大门口就有。
        王建国:就有。这个事来讲呢,就是我们的学风,在秦皇岛市区啊和秦皇岛市有广泛的影响力。一说到七中,很多人都会说,说我们七中有一个学风,就是说这个三不比。我们的教风,叫做“洁静精微,学思辨行”,我们的校训叫“格物致知,日新月异。”这个都是应该说呢,虽然简明扼要。基本来讲,既也古典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也结合了现代的一些理念和思想。经过有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办学思想,它有个体系。接着是办学规划。我们这个办学思想啊,就是说和学校这个办学规划呢,有了以后。我们要致力把学校建车一个怎么样的学校呢,这里面我有一个管理的一个理念问题。
        就是说管理的我认为有一个层次。一般的层次呢,就是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管理。第一个层次的管理叫制度管理,就是说以人,或者以事为对象的管理。第三个层次我把它叫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或者叫以人为本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就是说呢,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这个管理。我们的办学规划也不是说一步到位的,就是说经过了不断的学习反思研讨和实践。我们逐步丰富我们的办学规划和办学思想体系,逐步加以完善。比如我们在03年提出了教职工耳熟能详的十五条价值理念,这十五条价值理念呢,就是说让大家学习共同的价值观,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
        在这一块,我举个例子,学生是什么?我认为学生不是被装填的容器,而是期待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说教师是什么?教师我们说,他不是一个蜡烛。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发展中的人。就是说,学生、教育共同发展,这些一个理念。
        就是这些理念呢,经过我们的实践,把它融入到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里,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学校的学校文化和建设,得到了长度发展。这些理念逐渐变为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就是变成了他们的内概念,内规矩。这是我最高兴的地方。经过这个努力之后,我们学校文化呢,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们把它叫做“科学管理技术上,彰显创造活力的办学风格。”它具体表现在德育,叫做在“治理中求活力,在活动中彰显个性。”教学我们叫“实施绿色教学,在常规中求特色。”教师教育“教师要做公共知识分子,在适应中求发展。”学校管理,我们叫做“在规格中求民主,低中心软性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形成了一套的东西。
        有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名校六百家,这是《中国教育报》批的。2010年3月份,《中国教育报》记者专门里我们学校,做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专访,叫做“十年努力建设”。用一个整版的篇目,来报道我们学校文化建设这个专题。由此呢,我也获得了市区省到国家的奖励。08年我获得全国突出教育工作者。在10您的时候,全国首届教职工楷模评选活动开始启动。那个活动当时是要求一个省推荐三个候选人。当时呢,一个地市推荐一个。秦皇岛市把我推荐了以后,我成为三个候选人之一。接着又在三个候选人里,最后一个省再选出一个候选人来,最后把我选上。也就是说我呢,作为河北省唯一代表,被选为教职工楷模,很荣幸。一共有32个人,有10个楷模,22个贡献奖。当时获得楷模的有著名教育家余以(音)等人,都和我们一起获得这个东西。2010年9月9号,这一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这些获奖的教师都一起到中国人民大学实习馆。在那里呢,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和我们每一个获奖教师握手。当我伸出手来,跟总书记握手的时候,总书记亲切的握着我的手,说你好。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至今我觉得想起这件事,我仍然很激动。我觉得总书记接见我们,是对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一个肯定,也是对我们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办学成绩,各方面的综合肯定。
        坤宁:通过您的讲述,我们了解了您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秦皇岛第七中学现在是越做越大。您感觉管理起来有压力吗?在这件事情上您是怎么把握的。
        王建国:秦皇岛第七中学应该说是74年建校到去年走过了这样一个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刚才我说这个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努力以后呢,直接带来的就是学校的教风、学风就变了。由此可见呢,我们的教学质量,社会声誉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在省的影响,国内有知名的度的一个办学目标。也成为一个家长、学生、社会向往关注的这么一个学校。因为我们这个学校呢,叫做初级中学,是义务教育的学校。义务教育国家现在有个政策,叫做“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比较好的教。基于这个想法,中央有政策,咱们省市有措施。其中有一些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河北省提出了均衡发展的四种模式,其中有“新建校、兼并校、建分校、联合校”。那我们呢,这个学校按照市委的要求呢,叫做什么呢,叫做我们呢,把市区最弱的一所学校,十一中学。秦皇岛市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所,如果说我们七中比如是我们初级中学一说最好的一个学校的话,他就是市区里最弱的一个学校。这就要求我们把它兼容掉。老实讲呢,这个问题来讲呢,说句实在话。从我们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说呢,我们办学校办到这种程度,大家呢现在是发展的最好时候,可以说心齐、人和、气顺。接这样的一所学校,我们是有压力的,或者说给我们增加了工作的负担。从心里来说,是有点不太愿意接受的。既然上级呢主张的政策,国家有这样政策的号召。任务排给我们了,我们也应该义无反顾,挑起这副担子。
        坤宁:听说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方说这个年级部这样一个事情,年级部是怎样一个概念,您能跟我们做一下简单的解释吗?
        王建国:当时啊,搞这样的学校应该说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呢就是说,叫做建分校。建分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这边,其中本部这边有一、二、三年级,这是一个管理体系。那边呢,同时也有一、二、三年级,也有一个管理体系。相当于那边的学校是这边的一个分校。
        第二个体系就是这个年级部,就是把这个三个年级,一个年级放在西校区,两个年级放在这边东校区,这是一种体制。应该说两种体制呢,各有利弊。简单的说,就是说分校这种体制呢,好处在哪,就是说比较按步就班。东边的学生上东边,西边的学生上西边。东边的老师呢在东边,西边的老师在西边。实际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那边的学校来讲呢,有一大问题。他是原十一中的影子。到我们接手以后,那个学校教职工是78人,学生是258人,这么一个学校。已经基本上没有学生愿意到这个学校念书,这样的话势必市民会认为,还是西校区就是原来十一中,东校区呢还是原来的七种。那边啊就会产生一幅空架子,学生呢没有人愿意去哪念书去。
        那我在会过来说我们这个年级部的体制。也就是说一个年级直接到那边去,统一的招生到这边来。当前我们确定是第二年级在西校区,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在东校区。那么这样的话呢,就是说两个校区大家认为是一所学校,都是秦皇岛第七中学。那么呢,你这个学生来讲呢,首先到七种来,接受七种这种文化,一年以后再到那边去,再回过来。这样的话呢,实质上来讲是真正的影响。
        坤宁:这种其实更容易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
        王建国:应该说想法应该是这个想法,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困难在哪呢?当初一些片内的学生呢,认为那边呢叫做路途远。实际要说远吧也不太远,因为我们的东校区座落在市中心,西校区呢偏西一些。自行车大约呢是15分钟,直线半径应该是在3公里以内。
        另外一个呢就是一开始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是不是原到西校区上学的学生是原十一中老师来教。他们因为比较认可七种的老师,不认为十一中的老师。一开始也有一些思想波动,也有一些想法。最后还发生了上网事件。
        后来经过我们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带他们实地参观这所学校。后来讲这么一个道路,教师安排不变,学校领导干部配备,哪些人管西校区,哪些人管东校区。年级薄这种管理体制,还有呢叫做什么呢。我们讲叫做教育资源这个问题。整合教育资源的问题呢,我们是三个年级,原来呢七种这一块呢,是38.5亩地,3400学生。现在呢,我们的西校区是多少呢。是40亩地。建筑面积呢,那边是16800,这边呢是15800。就是说从这个建筑面积到占地面积,我们的教育资源扩大了一倍,学生的人数不变。这是建筑面积。另外从这个里面的教学的设施设备,都增减了一倍。我就跟他们举这样一个例子,我说你们算算这笔帐。原来是3400学生在这样一个38.5亩地里面成长生活,占有这样一个与资源。我们又把教育资源扩大了一倍,而且这边都是新的。而且你们也看到了,比那边还要先进,那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是有利的。这个时候,家长也明白的。后来我们又解决了他们的交通问题,和政府协调,解决了他们的食堂问题。后来很愉快的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实际上来讲呢,西校区成立以后呢,确实对我们这个管理是一大挑战。就是年级部这样一个体制,三个年级部这样一个管理体制,是一个全新的体制。以前我们没有接受过,没有实验过。这块问题呢,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这种挑战,最大的危机在哪里呢。我们在前面一直谈学校的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学校的一种生命,或者我这个校长抓学校管理的一个杠杆,叫做学校文化的一种稀释。稀释是哪个稀释,浓度化学实验讲这个叫浓度问题。比如酒的浓度是就酒精度是38度还是40度,这个原因。学校文化的稀释往往就到来学校管理效能的降低,教学质量的下降。因为我这样的话呢,一个是两个校区从地理位置上,多了一个地,两个校区还有距离。从这个老师来讲,原十一中的将近80个老师,容纳到我这样一个学校来,如何使那么融入到七中这个队伍里。就是按照七中这种文化来做事,这是需要我们努力的问题,也是考虑我们的问题。
        坤宁:在咱们实行这个年级部以后,秦皇岛第七中学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呢?
        王建国:这也就是说,刚才接着我那个问题,你问的问题,正好是我想说的问题。要是说变化的话,还是我们七中的文化不稀释或者说凝聚和放大的问题。
        坤宁:如何不被稀释。
        王建国:对。那就是说,我们在进一步在全体教职工中,特别是新加入其中的老师们,重新学习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包括校风、学风、指导思想、办学思想体系、价格理念、管理制度等等这些东西。学习之后,由我对这些教师进行两次学校文化的辅导。书记讲管理制度,其他副校长分别从教学、德育、教育科研各个方面来介绍七中的学校文化。之后呢,我们的做法来讲是把这些原十一中的老师和干部,给他穿插分配到七中的各个年级,各个部门。也就是说,原十一中的老师呢,有一部门基本上都熔化到这个队伍里面。因为我们原七中的老师是240个人,他们是80个人。也就是说呢,每5个人里有4个原七中的教职工,有1个原十一中的老师。这样的话呢,基本上就是一个老带新,师带徒。通过这些东西来讲呢,一个大融合。十一中的老师,很快就融入到七中的这个教学队伍。另外呢,原十一中的老师呢,我特别也想提提他们的影响。由于这些老师呢,长期在一个落后的学校里工作,他们觉得自己比如受压抑,这样归早这样一所名校以来呢,大大的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热情,他们也是想,就是说呢,愿意呢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更好的气氛中,这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团体中工作。因为每个同志都有这样一个上进的思想,不管是老同志还是年轻同志,都虚心好学。我们也开展了刚才所说的师带徒。师带徒就是说老教师带一个青年教师,就是师傅带徒弟。那么年纪差不多的同志怎么办呢?就是结对子。因为说这个问题,到目前来讲,解决的比较好。学校管理各项工作,都迈入了正规。学生的状态,老师的状态,应该说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我们一个没融合的一个场景。当然还是有一段距离,这也是正常的。能够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在我们原来合校以前,我们是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大家感觉比较欣慰。现在从家长和学生和老师,现在对我们现在这个局面也比较满意。学生比较满意表现在哪呢,就是说两个学校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以后,现在没有说我是原来十一中的学生,现在呢他们都说我是七中的学生。原十一中老师融合到七中以后,他们不认为说我是原来学校的老师,我到这个学以后呢,对这个学校的干部啊领导啊和老师们啊,对我们另眼看待。还是把我们都当成自己人一样,来对。就是说学生家长这一块呢,就感到呢,七中兼并了十一中以后,实行了这样一个年级部制度以后。学生的面貌,要说变化。就是刚才我说的教育资源增大了,但是呢,学生的学风,老师的教风,教学质量都没有下降。
        坤宁:从学生到家长教育,我们学校都有一个很好的融入。节目的最后呢,我们请王校长跟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着还有学生,说上几句心里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访谈。
        王建国:这个教育啊,应该说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我们叫它信息社会,或者是地球村。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竞争中又融合。刚才说了叫地球村。当今这个会的发展应该说刚才说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说到这个呢,那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这个程度。就是说一个是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了,又实现了富起来了。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以这个位置,那我就想。站在我们的学生的角度,我们每个青年学子,一定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良知,就德行的人。至于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我想呢,是在这个之下的一些东西。也就是说,先做人再求知。如果说有了理想,有了信念,那么在这个之下,那么自然学习这个文化,掌握好本领就能做到。
        那么结合这个问题呢,那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说,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育什么样人呢,就是刚才说的要育那样的英才,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那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知识。那我们教师就要做一个什么呢?公共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参与社会,重视文化自专业人士。
        坤宁:刚才王校长的一番话,很能激励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王校长能够在百忙之中作客我们的访谈,我们祝愿秦皇岛七中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也感谢广大网友的收看和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关键词:秦皇岛|第七中学|校长|王建国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长城网
责任编辑:武佩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