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书画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绘画展开幕

来源: 搜狐 作者: 2014-11-06 11:31:5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展览于11月6日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朱彤策划,力邦艺术港赞助支持,试图着力全面呈现生活、成长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由青年一代所引发的中国当代艺术(绘画)的革命浪潮。

  其实,早在2005年,朱彤曾参与筹划的“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即是一个全面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时至今日,之前参展的诸多艺术家早已声名远著,成为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道路的先锋力量。

  叙事性、理性与绘画性

1

  段建宇《艺术女神刚刚醒来1》181x217cm布面油画2011年[保存到相册]

  

 

1

  秦琦《书房(米色沙发)》200x160cm布面油画2009年[保存到相册]

  

 

1

  廖曼《不是迷途》140x100cm布面油画2014年[保存到相册]

  

 

1

  张凯《园中你》100×100cm布面油画2013年[保存到相册]

  

 

0

  李昌龙《透明的仪式》320cmX180cm布面油画2014年[保存到相册]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及人文价值观剧变的年青一代,在以更多元创作姿态介入当代生活时,更直接、自由地以图像呈现着个体经验和自我表达。这当中,以段建宇、秦琦、李青、廖曼、赵一浅、张凯、俞洁、向庆华、李昌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绘画,集中体现倾向叙事性特征的前卫风格。诸如段建宇以虚构现实主义的“泛文本”叙事构建起自身绘画结构的作品《姐姐系列NO.2》,秦琦在“文本”与画面间建立微妙联系的《书房(米色沙发)》,都是在通过介于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图像,以语言修辞学的探究逻辑进行着关于图像的叙事性实验。李青《相对海拔》挪用“大家找茬”形式,以图像间的细微差异及相互指涉传达他对语言与现实的个人观照。另一系列通过“互毁”而“统一”的图像游戏,部分程度上消解了单幅图像本身的意义,也颠覆了学院派油画已有的绘画惯性。而向庆华、李昌龙等画面的空间形式构筑更是在观念、方式、趣味和图像风格上真正与前一代彻底拉开距离。

0

  王光乐《寿漆+20070810》114x116cm布面丙烯2007年[保存到相册]

  

 

  相较之下,另一类群体如王光乐、刘韡、蔡磊、杨黎明和张震宇等人却是在除去叙事性之外理性地窥探形式、空间等本身具有的无限可能性。其中王光乐的《寿漆系列》正是用两色丙烯颜料一层层覆盖在画布上,通过挪用“寿漆”的方式以最单纯的技法凸显着极大张力和偶然性。刘韡作品里别样的视觉体验形式暗示了一种新样式、新态度的发生。运用综合材料制作的蔡磊则在保有原有材质的物性外构筑起了自己的反思及批判力量。反二维平面的杨黎明更是在对东方文化经验的融入中摆脱了西方抽象艺术中的形式主义陷阱。而将灰尘进行反复打磨的张震宇则在镜面效果的呈现中充分地展示了其对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全面思考。

0

  罗荃木《养蜂人》150X110cm布面油画2014年[保存到相册]

  

 

0

  屠宏涛《碧峰峡小路》70×90cm布面油画2013年[保存到相册]

  

 

  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是在面对急速变化带来的冲击下,罗荃木、屠宏涛、李新建和葛震、庹光焰等青年一代表现的特质还在于运用新视觉的图像和绘画性的实验引观者进入自我观照的冥想中。譬如屠宏涛带有抽象构成意味的《碧峰峡小路》正是身处都市化进程中建立起了与自然从容的交流方式,使画面既具视觉性又颇带神秘色彩。罗荃木《风景》《养蜂人》中以灰暗色调、坚硬笔触显露着他个人冷静的思考。

  陈飞《目露凶光》190×200cm×2亚麻布、丙稀2010-2011年

  

 

  欧阳春《王的囚笼》230x180cm布面油画2008年

  

 

  陈可《夜明珠》150×130cm布面油画2007年

  

 

  韦嘉《渐行渐远》200x400cm布面丙烯2006年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艺术家使艺术真正回到其本身的自体性之时,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艺术语言的实践。其中一个方面即是以陈飞、欧阳春、陈可、韦嘉、熊宇等人以自我审视的视角、寓言化的图像来诉诸这一时代下各自的精神体验。诸如,欧阳春《王的囚笼》系艺术家德国、奥地利美术馆个展参展“王系列”的高潮,“王系列”表达了“王是胜利和失败、拥有权力和丧失权力的永恒象征”,这两个个展标志着中国“70后”艺术家首次进入欧洲一流美术馆的视野。陈可《甜蜜的果实》在清淡且融淌的意象间赋予图像梦幻纯美之感,转译着个人内心对于成长的体会和青春感受;韦嘉《渐行渐远》系其“暴力美学”的极致之作,探讨着“存在”的双重否定性及异化与死亡的感知;熊宇《透光的海滩》将人物塑造成类似舞台剧演员一般,在微妙渗透的通体透光中使旁观者得以思考并产生共鸣。可以说,这一群体的艺术实践既使中国当代新绘画摆脱了西方油画的原创性基础,又承接了重新认识传统、面向本土大众文化表现自我等时新理想。

  与此不同的是,还有一些群体则在注重强调图像视觉性的同时,背后又充斥着一种暗喻美学。这种暗喻美学的呈现既有像梁远苇“生活的片段”系列以理性的分析,在带有序列性的图案形式里回应着自身的感性体验。也有像郭鸿蔚《收集者》中经由多种绘画媒介去体系化先前的自然历史,同时以某种形式的对比排列构建起事物的隐喻联系。

1

  仇晓飞《大摩天轮》200x150cm布面油画2003年[保存到相册]

  

 

1

  宋琨《南湖系列六号(拖着铲子的少年)》180×140cm布面油画2004年[保存到相册]

  

 

0

  贾蔼力《无题》100x80cm布面油画2014年[保存到相册]

  

 

  毋庸置疑,时代的剧变也为中国当代新绘画的青年群体提供了众多可以诉诸的题材。特别是由现代化进程引发的自身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心冲突,更是通过他们充满个人化逻辑的艺术表达反射出其各自心理体验的深度。譬如仇晓飞、宋琨、陈彧君、贾蔼力等人的作品。宋琨以颓废虚无方式回应社会与现代性的矛盾,在《南湖系列六号(拖着铲子的少年)》等画面具有的荒凉、阴霾且冷漠孤寂中得以所见。而与宋琨虚无感表达不同的是,同样注重强调记忆承载空间的陈彧君则是在《亚洲地境——1.65平方米》中通过奇特的建筑空间及数字组合编织着以往的记忆、想象及生存感触。

0

  徐震《天下-20130531》100x145cm布面油画2013年[保存到相册]

  

 

  其实,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年青一代在表达这一代的痛苦和虚无时,也以多元化的新变开辟出了一个与“当代中国”经验相对应的成长主题和视觉图像的新领域。诸如徐震《天下》里密集的“奶油花”,谢帆《远山•黛色》片段式并兼具中国传统美学理念的景观营造,杨勋《夜明石》闪光灯似的画面处理,王岱山于生活场景里对“光”的独特运用都无疑是又带来了新一轮的视觉冲击。

0

  马灵丽《1953》125x87cm绢本设色2014年[保存到相册]

  

 

  马灵丽运用白绢透明特性和虚拟光演绎出的实像与影子合体,李博、邓震、王鹏杰、王亚彬、王强、那危、李胤、袁远等人对艺术语言的不断“刷新”和拓进;张琳力图对艺术品与物品之间界限的消除;宋元元对物与空间关系的探讨;徐跋聘基于现代化进程变迁下的想象性画面构建;沈娜“不真实的风景”里透出的关乎命运及宇宙运转之间关系的新探索;于向溟作品中以预言关涉未来,以寓言指涉当代所带有的自我拷问与内省等等,都以其高度个人化、原创及赋有创造力的艺术语言告别了先前时代图式化及符号化等“流行”、“求同”的创作模式。

  可见,无论是先前已建构成体系的趋向探索,还是这些多元化的新变无不是标志了由本土崛起并超越上世纪90年代艺术实践的当代先锋群体的全面形成。

关键词:绘画,展览,策划

责任编辑:武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