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文化

走访先茂里社区“七彩虹”评剧团

来源: 秦皇岛新闻网 作者: 2014-11-18 17:07: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每逢周末下午,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先茂里社区居委会四楼都会传出锣鼓、笛子等乐器的伴奏声。那是社区居民组建的“七彩虹”评剧团在排练。这个备受居民欢迎的评剧团迄今已经成立9年,能演出剧目40余段,其中,《刘胡兰》、《孟姜女花园定情一折》等深受广大居民好评,剧团每年至少演出20余场次。

  起点:门外汉,学习从零开始

  “2005年,我接到了通知。通知说让我去社区评剧团当团长。考虑到这是领导的重托,再加上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78岁高龄的“七彩虹”评剧团团长张静说,“剧团刚成立之初,只有居委会提供的两间屋子,化妆品和戏服全没有,乐队师傅们的乐器还是他们自己掏腰包买的。”

  “七彩虹”评剧团成立于2005年,由20余人组成。除了团长张静,其余成员全是业余的,年龄最小的也已经48岁了。

  “由于大家在专业方面都是零基础,所以当时周一至周五的每天下午4点至7点半,我都给大家培训,从唱腔、眼神、手势到化妆手把手地教,他们也都认真学,现在的成果都是他们一点儿一点儿苦练出来的。”张静向笔者介绍说。

  亮点:《刘胡兰》,紧跟时代步伐

  五年前,团长张静希望通过评剧传递正能量,独自创作了评剧《刘胡兰》。据张团长回忆,光整理剧本就用了5个月。

  由于文革时期剧本的丢失,张静不得不四处寻找资料,从而增加了创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最终,他根据一本有关刘胡兰的回忆录开始重新编排剧本,完成谱曲。而指导演员排练成为又一难题。后来张静想到一个好主意:把白天排练的内容刻成光盘,这样队员们就可以在家随时学习。在长达4个月的排练中,队员们接受了包括眼神、舞台顺序等在内多方面的指导,从服装到唱调,一招一式,一笑一颦,几经磨炼才开始在社区彩排演出。

  今年59岁的陈阿姨扮演的是抗日英雄刘胡兰。刘胡兰面对日军不卑不亢、大义凛然的性格,被陈阿姨演绎得十分到位;饰演刘胡兰母亲的张团长眼见女儿遭受迫害,伤心欲绝的痛哭让在场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精湛的表演将一位母亲即将失去女儿的痛苦内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具有教育意义的《刘胡兰》多次在各社区演出,他们还经常深入部队和周边农村。虽然队员们都并非职业演员出身,但是他们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的态度,却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也体现出他们平时排练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终点:树目标,服务百姓生活

  大龄“门外汉”70岁的康阿姨,自从来到评剧团每天坚持辛苦排练,晚上回家还要看录制的光盘。之所以这样称呼康阿姨,是因为康阿姨扮演的角色都是男子,如《孟姜女花园定情一折》中的范喜良。

  “起初也没想到过要扮小生,演个女子美美的多好。因为团里男士少,我又个子高,张静老师说想让我扮小生,我也挺乐意。”说着,康阿姨向记者展示着她自己购买的戏服和头饰。

  “评剧团没有经费,演员们的化妆品、戏服还有道具,几乎全都是成员们自己掏钱买的,为此好多队员也和我抱怨过。”张静团长说,“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做思想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在让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将快乐传递给别人。”

  随后,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小,渐渐地,队友们开始不断自愿为演出置备服装、道具,有的还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陈阿姨的儿媳知道婆婆喜好评剧,不但在精神上鼓励婆婆,而且在物质上也大力支持,给老人家购买了好几套演出服装和头饰。儿子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团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七彩虹”评剧团已渐渐成熟起来,每年都会有新作品,今年新编的古装剧《刘云打母》和时装剧《劝爱宝》更有教育意义。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照亮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快乐了居民们平淡的日子。(本报通讯员于娜胡伢骐)

关键词:评剧团,社区,演出

责任编辑:武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