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刻铜情结下的书画印
群峰相接连 断处秋云起
山水团画
回首向来萧瑟处
刘长卿 ·弹琴(篆书) 裴度·溪居(隶书) 祖咏·终南望余雪(行楷) 问梅消息
半廊花月
笔底云烟
凝眸处 平常心 自在圆融 天何言哉 调虎离山
人长寿
弘毅 弘毅(边款)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边款) 王少杰1963年生于天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北京荣宝斋特约篆刻家。 姜维群 在天津书画篆刻界,王少杰最惹眼最令人服膺的是刻铜,其刻铜不仅独步津门,在全国也是名播南北。从1998年起,王少杰弃石而刻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000年,天津卫视录制并播放专题纪录片《王少杰与刻铜艺术》,此后许多名人手中有了王少杰刻的铜印,像前韩国总统李明博、法国总统希拉克,国内诸多书画大家都拥有他刻的铜印。 纵观王少杰从艺之路,少年时篆刻拜蓝云先生为师,以秦汉为宗,以皖浙派为体,汲取近现代名家之长,其以极实的印路、极工稳传统的根基,几十年来不受时风所扰,印风不险不怪,循规蹈矩,不羡修饰自然舒峻,这源于他的书画功底和对中国篆刻艺术的认知。我们知道,技巧技术是勤奋的结晶,认知是学习思考的高度。由石而铜,是王少杰对篆刻物化的重大转向,将篆刻之力集中于铜上,不仅仅是篆刻之返祖,不仅仅是篆刻之溯源,重要的在于现代人用手与铜对话,昭示着人类远逝的雄强。 虽然治印一道,从古至今切玉、刻石、划砂、弄陶、封泥、铸铁数不胜数,但铜印乃印之鼻祖。传世的铜质玺印多为秦汉时印,印文或铸或凿绵密挺括成为后世刻印圭臬。王少杰铜印及边款皆轻重得当、曲直依法、聚散合度、疏密有致,他的印所以有了形神飘逸、摇曳生姿之美。王少杰刻铜的“返祖”并没有在一片喝彩声中止步,近年来于书画一道更见其孜孜不倦的不舍功力。 2014年夏,王少杰用了一个月时间潜心临摹了全本的《富春山居图》。观其长卷笔墨俱佳形神双美,显示了他多年的绘画功力。在长卷上笔者题诗赞曰: 津沽王少杰,铜印世称绝。 膜拜黄公望,山居临两截。 翰飞万水清,江涌千山列。 一卷我初观,月高茕影孓。 应该说篆刻家首先是书法家,王少杰在书法上从少年始就用功极勤,其在楷隶章草魏碑上借助篆刻长年用刀之力,书法厚重雄强金石味道浓醇,尤其他铜印边款上的魏碑、章草堪与原碑媲美。书法上的功力折射到篆刻上,当然就有了金石气,同时也有了书卷气。北京知名学者高喜田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君子之道》学术著作,是特别选出《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词句并延请王少杰刻印,作为艺术作品放在书中,可见其印章的书卷文化气息。正因为如此,他在铜印上刻的边款,楷隶随意章法自如。 他刻的一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铜印,不仅将268字经文用篆字刻出,同时用章草刻成268字边款,两种体例同时出现在一方印上,尤其是铜印上,这是旷古未有的。天津大悲禅院方丈智如法师特题“无上法宝”四字赞之。近几年王少杰又向文玩刻铜上进军,创作了一批刻铜文玩。 绘画,应该算是王少杰刻铜之外的“余事”,但是,山水画对于他不是“边角下料”似的玩玩,在山水画上他是下过大功夫的,而且经过王学仲、侯春林等老师的专门指导。他尤擅水墨山水,像元明及清代诸家都下过功夫临摹多年。今年他把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台湾和大陆的两段连接起来,按原大临摹,在报刊上报道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王少杰有着很强的铜印情结,这个情结他踽踽独行了十几年,有寂寞当然也有收获。不是大家不钟情刻铜,而是大家“望铜生畏”、“望铜却步”。然而王少杰知难而上,以此为乐,同时不忘传统书法绘画,畅游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海洋中,并取得骄人的成绩。祝艺术家书画印高峰竞上,祝刻铜艺术高屋建瓴。 |
关键词:书画,印章,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