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千年徐龙森
2009山不厌高-比利时-布鲁塞尔-展览现场图 为什么说徐龙森先生决战千年呢,因为真正了解徐龙森先生的朋友们都深知龙森对整个山水画史的图像变迁的理解和通透有着惊人的见解。他之所以选择壁立千仞的大山大水正是基于传统山水画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私密性和把玩性无法应对公共空间的逼仄而作出的时代回应,这是一种大智大勇的抉择。 徐龙森先生是我老朋友了,从改革开放后经营中国最成功画廊之一到山水创作,看着他一路走来被众人关注,他的为人,个性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直白坦言,爱憎分明;针对某一领域之学术观点,其敏感令人叹为神人,且有超越的预见性。二是不管处事如何都具有艺术家之特征,对待朋友真诚无私(真正认识到他的个性内里便知)且大放开朗,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再来谈谈他的山水艺术。他的山水作品尺幅硕大,顶天立地,曾经有一位美籍华人艺评家私下与我讨论徐的作品,他问有必要画那么大吗?是否希望让人观后从视觉的角度起到震撼作用也或做展览时表示与众不同(其实徐龙森先生任何尺寸的山水画都极其精彩),我当时理性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只要表现了自然界的面貌提炼便可获得美感享受,作品的大小视欣赏环境的互为影响。但徐龙森先生的作品在当下他要做到三点才能立足于当代水墨语境中的学术性并做到当代山水中顺应时代之特点。 第一点,视觉表达能否在当代展示空间中体现其最佳的效果,作品尺寸的实际需求放大才能解决其为观众提供良好的欣赏环境并起到震撼作用,那么艺术品的功能效应才算相对完善。 第二点,凡是画过水墨山水的画家都有体会,宣纸上表达其丰富的笔墨与绘事的技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一个艺术家他的心胸涵盖并控制不了如此大的画面时,胸中之丘壑或将难以表现,当将笔墨在大尺寸的宣纸铺陈完则难度相当大,非常人所能为。 第三点,很多画家传统功力好,但从传统走出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则难,徐式山水从传统中来,并形成多变的风格特征,每一阶段都体现出画家的思想转折,其一大特点就是把控画面能力。由于龙森有西画基础,是个很好的雕塑家,在处理大画面时视觉效果感非常强,素式水墨画面素描及雕塑的表现力在他的作品中解决了整体性结果,即有大体量质感、局部微妙之变化又非常之精准,传统笔墨用到如此神化而又不失时代性,令专业观者有紧张感。 工作室现场 工作室现场 那么徐龙森作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当如何,我们可以这样看待问题,一切美学意义上的山水画,应当顺应时代,一味复古则无美术史发展之意义。当下山水界有复古之风,市场经济作用使得某些画家为市场而趋,毕竟真懂画者不多,庸懒的习惯性审美先入为主也即雅俗之作容易接受,几百年来的习画思维造成了固定的模式,否则便不认可此种形式为作品。 历代大家都是突破了束缚而进入新境界,能够进入传统并沁润之后拓展思想探索一条风格之路,站在了美术的高度游览了解更多精品妙品后按照自身个性特点,打造一个自由之创作平台。 此外,社会意义则体现在作品对于我们当下艺术氛围中能否引起广泛的关注或争议,这很重要,因为有争议便有学术,徐式山水讲究提炼,将自然化境提升至精神高度,表面看笔墨是传统的,但效果是超越的,真正的妙在于他不是一味追求笔墨之精彩而更是有勇气放弃了许多熟炼之技艺,始终让画面保持拙味清新感并存于观者观后的不确定性,自觉不自觉进入到神品境界。 作品的结果即完成度是重要的,时代感是重要的,徐龙森先生解决了一个当下直至未来山水演变进入新时代、新公共空间的可能性,表面上看大作品进入超大展示空间的视觉冲击力是当代艺术的标志性特征,但徐龙森先生并没有用今人太多的所谓标准笔墨或习惯性审美山水画来贯穿整个过程。他改变了我们习惯性观画的阅读思考,可能未来再也没有人有能力或条件或思维方式进行徐式创作,这种情况下徐龙森先生可能被迫成为了划时代的人物。 |
关键词:书画,大师,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