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借贷教师担保带来的情理困局
教师工资被冻结凸显情法冲突 这样一则报道确实让人感到无奈。作为教师,他们要生活,法院冻结工资后,只能让他们陷入到生活窘境中。而且,很多教师还有多次、重复担保的情形,意味着他们的工资会被冻结十几年、二十几年。不是教师使用资金,却需要他们进行偿还,从情感上而言,让人感觉有点过分。 但是,根据法律规定,只要是履行了担保义务,承担了担保责任,一旦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作为担保人的教师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教师们在履行法律义务后,可以向债务人进行追偿。但囿于债务人的现实窘境,即便教师们胜诉,恐怕在执行时也会遭遇不小的困难。其实,在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清法律与情感的博弈,正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交集中,让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担保责任。 根据报道来看,之所以教师们会为学校扩建担保,原因就在于提升学校档次,为学校的未来提供资金支持。如此,学校的“高大上”,意味着学费会上涨,学校盈利空间更大,教师的日子也更好过。出于主观认知,没有考虑法律后果,只是从脑海中憧憬未来的希望,教师们已经无法自控。同时,囿于领导意志的影响,作为教师不想也不愿背离领导想法,服从上级思想的指示,必然会在内心深处依附于领导。教师们不可能不懂法,关键还是在于,法律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行为规则,情感完全左右了意志。 然而,情感上的认知,却不能替代法律的刚性。既然在担保书上签字,就会被要求承担法律责任,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感觉教师们有点太冤了,但法律就是法律,任何行为都应该遵循法律,依照法律履行自己的义务。不管学校未来规划多么具有诱惑性,也不管领导意志是多么难以违背,但这只是情感上的自我感觉,与法律并不沾边。对此,作为教师,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而不是作出担保的糊涂事。 事已至此,教师们的日子不好过,值得同情。但是,法律不相信眼泪,在法理面前,还是应该去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其实,这也是对所有担保人的一个提醒,在个人头脑深处,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不理智的思维淹没了理性的法律。(刘建国) |
关键词:学校借贷,教师担保,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