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声音:代表、委员说教育
导语:“两会”持续火热进行中,代表、委员们传递了不少关于教育的“好声音”。我们盘点代表、委员们部分教育的言论,以帮助大家了解“两会”教育热点 朱永新委员:将孔子诞辰日设为国家阅读节 如今人们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经典的有效阅读却日益式微。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同时,把国家阅读节设定在9月28日,正值学生上学时期,接下去的国庆假期又为活动的后续开展、为成年人的节后阅读提供了更多时间。 周洪宇代表:我国应尽快出台《学校法》 目前,我国有各类教育机构200多万所,但至今也没制定《学校法》。由于法律缺位,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一直未能确立,权利义务不清,责任界限不清,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校可能要承担无限责任。 各级学校权利和义务不清。什么应该负责,什么不应该负责等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的重大困惑。现在出了事故,学校是在承担无限责任。陷入了哪个闹得凶,哪个赔偿多的恶性循环。我国应尽快出台《学校法》,明确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以此遏制“校闹”。 刘长铭委员:农村教师工资应该更高 虽然有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政策,但结果是农村学校成了他们的毕业入职训练班。 农村缺少教育资源,人员缺编。短期支教解决不了问题,但业务娴熟的教师都上有老下有小,长期支教有实际困难。他建议,应立足于本土化来解决农村教育师资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补助标准,其标准要明显高于城镇教师。 刘焱委员:早教机构监管需加强指导 0至3岁学前教育早教机构快速增长,良莠不齐,监管真空,1998年第一所早教机构成立至今一直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一般以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等名义注册,没有行业准入标准。我国有8000万0至3岁儿童。她建议,加强对0至3岁早教机构的管理,将之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主管部门教育部应该加强对早教机构的指导和监管。 委员孙惠玲:跳出应试思维 义务教育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后,如何保障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如何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如何有效激励校长办好学,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此外,她还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今年两会,我在关注如何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有效激励问题的同时,还会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跳出应试思维,从孩子未来发展来看今天的教育改革。” 代表孙晓梅:增设“家庭”学科 为什么80后、90后离婚率高?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独生子女,交际能力比较差,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候,很有可能过不习惯。要解决离婚率高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在小学、中学、大学要有家庭学科。从小就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婚姻、夫妻,夫妻相处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克服,怎么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等等。 学科内容还包括房间的收纳,怎么挑选住房,服装怎么穿,参加葬礼、婚礼,朋友礼仪以及婆媳关系的礼仪等等。她透露,家庭课程准备在北京市试点,从高中开始。 委员严琦:让留守儿童能在城市生活 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心理发展异常。政府应该增加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指定学校的数量,名校应有专门生源指标用于定向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对农民工子女不得收取借读费。通过创造教育条件,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农村,而是能够和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 委员张改琴:注重家教家风 我在想,一个好的家风,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道德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小家和睦,则大家和谐。 培养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用刻意,只要始终保持追求真善美的平常心,比如给孩子讲讲如何尊老爱幼、知礼谦让,引导孩子润物细无声地形成一种默契、一种规则,把这些规则坚守下去,就是一种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立身之本。 |
关键词:教育,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