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是人才培养的第一个关节点
世界上的事情,有的是知难行易,有的是知易行难。培养创新人才,便是典型的知易行难。我衷心希望本届峰会要把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把提升思想观念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担当,也许就是带着桎梏舞蹈,奋力探索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奋力开辟出一片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天地。为了这个重要的担当,我们可以无怨无悔、乐而忘忧。 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三个关节点,分别是:选拔、培养、输送。 选拔,是创新人才培养三个关节点的第一个,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三部曲的第一部。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该承认人的资质有高下之别,应该承认人的创新能力有大小之分。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必须是有创新潜力的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这么含蓄,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最直接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把最具创新能力的那5%的人才牢牢抓在手里。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人才的选拨和招揽上。美国人的经验很实在,也很实用,我们可以借鉴。 对大学而言,创新人才的选拔基本不是问题,“985”高校、“211”高校通过高考特别是自主招生,能把创新人才选拔到手。对于中学而言,创新人才的选拔目前还是个大问题。你不去选拔,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要是去选拔,马上就会有各种批评的声音。 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公平,而且是起码的教育公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这也是教育公平,而且是高层次的教育公平。现在,我国已基本实现起码的教育公平,应该向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进发。有很好创新禀赋的孩子如果没有被选拔出来,如果得不到适合他的培养,这不仅是不公平,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更是最大的人才浪费。因此,中学培养创新人才,选拔工作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经过反复考察、严格筛选,可以在各地指定一批优质中学,有权发现选拔少年儿童创新人才进行早期培养。 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师出有名,都需要法理依据,都需要政策支持,也都需要舆论理解。建立创新人才的早期选拔体制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道关隘,这个关隘打不破,我们不可能进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天地。 培养,是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二个关节点。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把握一个特点,即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两个规律,即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还要符合两个趋势,即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趋势。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做超常儿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三十年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有三点非常重要。 一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自学,既是自己学习,更是自主学习。自己学习好理解,自主学习是指在自己学习中有独立的思考。相比之下,自主学习是更重要的自学。人的一生,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在校跟着老师学习时间是二十二年。 目前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三岁,由此可见,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有人预测,在中等发达国家,人人都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已经消亡了。以后,文盲这个词也许指的是那些离开学校后不能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的人。 进一步讲,即使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自学的东西也肯定比从老师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再进一步讲,即使是听老师讲,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自学才是学习的常态,才是学习的核心。有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的人,肯定是自学能力强的人,这中间完全可以划等号。 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向内下功夫,即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一点,过去很多人认识不够,现在应该大加强调、反复强调。 二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而且“问”是学问的发动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的。创新人才,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而且是善于在众多问题中发现核心问题的人才。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想出“阿基米德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悟到“万有引力”,他们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高手。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对全人类的不朽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并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找到了正确答案。因此,所有创新人才都是“问题中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发现并解决了小问题,便成就了小创新。发现并解决了大问题,就成就了大创新。中学培养创新人才,一定要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一定要培养孩子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问题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把金钥匙。人生为一大事来,这一大事,或许就是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吧。 三是培养孩子的协同精神。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系统性和协调性。适应这种变化,科学研究和各种创新也越来越体现出协同性。今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几乎每一项大的创新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在联合攻关。这种团队联合攻关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阿波罗计划可以说是国家团队在攻关,人类基因组计划已是国际团队在攻关了。 “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代创新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代创新能最终成功、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根本保证。中学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认清这种趋势,顺应这种趋势,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对中国的创新人才教育来说,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还有其特殊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团队精神先天不足,更需要后天培养。有没有团队精神,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协同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涉及的问题很多,我在这里只讲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协同精神,是因为这三个方面以前重视不够,值得强调。 输送,是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三个关节点,也是最后一个关节点。这个关节点打通了,中学创新人才培养也就功德圆满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关节还没有打通。中学里发现和培养的一些创新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中的偏才、奇才、怪才,还没有成型的输送渠道。 中国有崇文重教的传统,独生子女政策,让这种崇文重教变本加厉,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中学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出来后能不能进入理想大学,成为压在大家心上的一块巨石,成为学生、老师、家长、社会都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在现行高考制度难有大改革的背景下,就如何打通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输送关节,我有两点具体建议。 一是以输送中学创新人才为坐标,对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让自主招生变为创新人才的绿色通道。 二是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广州、沈阳等各大区域的核心大城市,各试办几个早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基地由中学和大学联合创办、共同管理,实现新的教学方案,特别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中学大学一条龙,为中学创新人才的输送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三好网,超级在线一对一,真正的在线教育,设备免费使用,足不出户,国内知名教师供您选择。 |
关键词:选拔,培养,教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