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比赛美国夺冠没啥大不了
日前于泰国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美国队击败了老牌劲旅中国队,时隔21年再度夺冠。对于美国代表队的获胜,英国《卫报》的评价是“破天荒”,惊诧之意跃然纸上。 英国人自然应该惊诧。多年来,一股对本国人数学能力的焦虑之感在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肆意弥漫。 同样惊诧的还有中国人,由于中国队通常都能获得第一名,我们甚至已经不那么关注这一竞赛了。在美国队夺冠的消息传开后,我们也还有维系自信的阿Q精神。毕竟,美国队中有两名华裔。有人于是开始吐槽:“一群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娃打败了一群在中国读书的中国娃。”有人甚至为奥赛新闻配上奥巴马去年接见国内数学赛冠军的图片,图片中站在奥巴马面前的几乎都是华裔。 同样找到自信的还有印度人,该国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印度人替美国拿到冠军”的新闻,因为美国队中有一名印度裔。但问题是,印度裔的成功并不等于印度的成功。与阿Q精神相比,人们更需要的应该是反思。 所谓的“欧美国家学生数学差”不过是伪命题。就欧美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没有足够数学人才的支撑就无法达到如今的水平。就难度而言,中国的数学难度其实不是最大的。我们觉得中国数学难是因为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而在欧美国家,更多的是分层教学,学有余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挑战更高的层次。美国就一直提倡“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而给予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美国中学生甚至可以开始学微积分,这可是我们到大学才学的内容。该制度的好处是,年轻人可以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 欧美各国近年来也开始反思数学教育。2014年,英国教育部政务次官伊丽莎白·特拉斯曾特意到上海“取经”学习“乘法表”,并邀请一批上海数学教师赴英国“支教”。美国和加拿大则开始认识到“快乐学习”和“基本功教育”并非有此无彼的对立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国家奥数成绩的提高也是这种新思路的一种折射。 在本次奥赛前五名中,除美国,中国、韩国、朝鲜、越南均为东亚国家。而前十名中,东亚国家占据半壁江山。东亚国家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数学课程分量远较欧美大多数国家要重;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国家搞“全民奥数”,学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 对于中国来说,丢一次冠军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要善于反思,有针对性地兼收并蓄,以弥补自身不足。(赵海建) |
关键词:奥数比赛,美国,夺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