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懂艺术?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都在为社会制造以旧换新的零件,却始终难以塑造出独立健康的人格。 那种以为自己家孩子会背诵些诗词歌赋,就在饭局中显摆的家长,其所做作为,不过似乎认为艺术能把自己家孩子改造成比隔壁孩子更好的零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合格的螺丝钉。 “教育”,仅仅被理解为一种训练,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的技能训练,所以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艺术“教育”关乎“输赢”。 前日,看一艺术家晒自家孩子涂鸦之作,问为何不去学素描水墨,艺术家回复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你让一个小孩画水墨他也不懂也不爱,他就应该随便画,玩得快乐就好。我要为这位艺术家点赞,他懂得了大多数家长没弄明白的简单问题:艺术不重要,快乐健康才重要。 在我看来,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尊重并时刻鼓励孩子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在孩子仍然需要探索的年纪,就过早地将生命不能承受的大道理植入其心灵中。 这种强加的中国式成熟,是扼杀孩子心灵世界的凶手,当孩子过早地在心目中有了对错之分,他对这个未曾来及体验的世界就有了成见,而成见,从来都是社会进步的天敌。 大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与功利化的教育合谋,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生活技能超强却不懂快乐不敢创造的人。 今天的状态就是这种功利心的后遗症:一个号称数千年文明延续未断的国家,反而成了一个对艺术没有需求的国家。富豪们普遍不懂艺术,高考状元看不懂一张普通的作品。 反观西方的教育制度,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艺术教育都是其重要战略之一,就像我们教育中的语文数学。记得曾经问一个美国朋友为什么他们会花时间学美术,这位朋友给我的答案是:重要的不是艺术,重要的是鼓励创新。 在美国,大家尊重创新,尊重那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当全民形成这种心态的时候,创新成为一种荣耀,所以美国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制度领域,都敢于突破。 我听完后深感失落:在我们的文化里,当一个创新的东西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合规矩、不予认可,却忘了“新事物”必然是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当一个国家能够对不懂的事物表示尊重时,这个国家的思想就是活的。而这,才是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艺术不是技能,所以艺术不能教,只能启发。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其实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充满精神愉悦,充满涵义,充满趣味,充满创新。 茶道与喝茶的区别,就是茶道能从喝茶这个日常行为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精神享受。这种精神愉悦的前提,就是对世界有敏感而独立的见解和判断,这需要独立健全的人格。 我们鼓励孩子接触艺术,就是为了促使他们用没有成见的心态观察世界,而事实上,我们所谓的艺术教育很有可能正在以正确与否的简单思维,遮蔽那些他们所能独见的奇妙。 |
关键词:艺术,教育,制度,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