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课”不是逗你玩
天大“恋爱课”、南大“三国杀”、华南农大“真菌课”......诸如此类受欢迎的高校“潮”课还有许多。一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固然重要,但学生能不能从课上收获真才实学更是学校教务部门应该考查的重点。毕竟“潮课”开设的目的不是“逗你玩“,而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到有用的知识。 选课季,潮课博出位 如今在中国高校中,随着越来越多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选修课的开设,相信不少任课教师有着这样的苦恼:如何能让自己讲授的课程具有吸引力,在选课季成为学生争先注册的对象?于是近年来一批新奇刺激的“潮课”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它们或通过换个课程名称“搏出位”,或传授一些与众不同的知识,俘获了众多学子的“芳心”。比如中南大学的“人类遗传学”曾因为听上去枯燥少有人选修,但是改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并将流行小说电影中的情节和深奥的遗传学理论联系起来后,受到学生的热捧。而厦门大学开设的爬树课因为传授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 在“潮课”备受学生追捧的同时也引出不少争议。一些教师、学者担心过度娱乐化将可能促使学生以猎奇的心态来选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就表示:“若这类选修课形式重于内容,或娱乐性过强,科学性不足,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取新奇的名字,终究还是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的确,课程不论多“潮”,也必须以传授有用的知识为开设的基本原则。此时就有一个问题,怎么确保一门课程在具有娱乐性的同时不失科学性?在“潮课”风靡已久的欧美高校,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开设每一门新的课程时都有严格的规程。 课程要“潮”,也要科学 在美国高校,如果一位教师提出创建一门课程的建议,需要由其所在学校院系或课程主管委员会领导负责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开设的决定。每所高校正式建立一门课程都有一套程序,基本上都会要求任课教师提交给负责审查的部门一份有效的课程陈述、一份基本的覆盖一个学期的课程材料概况,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建议。下面就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为例,看该校创建一门课程具体如何操作,以及对新建课程的审批需要参考哪些材料。 在计划开设新课程前,教师应事先对以下问题了解清楚,包括: ●教师所在院系是否被授权开设这门课程? ●教师所在院系是否需要和其他院系或项目组就开设这门课程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讨? ●新开设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否和学校已经开设的课程重复? ●新开设课程是否是为一个专业或课程体系开设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如果是,是否需要提交对课程体系的修订方案? 当计划开设的新课程符合开设基本要求后,教师还需要向课程审批委员会提交一系列附件,主要内容包括: 1.课程开设的正当理由陈述: ●为什么需要开设这门课程,课程的开设对目标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所在院系的课程体系中,这门课程处在什么位置?这门课程与其他开设的类似课程有什么关系?如果其他院系已经开设了类似的课程,或是计划新开设的课程意在服务其他院系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在提案准备的过程中,与其他院系就此问题协调的证据。 ●如果计划新开设的是一门跨学科课程,需要陈述跨学科的正当理由。 2.资源陈述: ●简短地列举计划新开设课程需要添置的额外资源需求(包括师资、设备等),以及所在院系是否已经收到院长对提供所需的全部或额外的资源的承诺。 ●如果新课程预计不会要求新增教师、设施等额外的资源,陈述中应该指明在教师教学、课程安排,或是教师聘任和教学设备的使用中建议作出哪些调整,使得新课程的讲授不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或超出资源预算。 3.建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被形容为“一课之本”,教师需要据此实施教学计划,因此它是教师需要提交的材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提交至大学课程委员会。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有自己的教学大纲编写规格,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在线教学大纲工具,在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大纲不仅要包括课上需要讲授的内容,还要包括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前,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书面的或电子版的教学大纲,供学生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么做也是请学生监督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 “潮”和“课”的无缝衔接 让“潮课”具有科学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潮”得要合理。既然“潮课”对中国高校来说属于舶来品,那么不妨先列举几个欧美高校的示例,看一下他们怎么做到让流行元素与授课内容“无缝对接”。 电视剧《火线》被誉为美国电视剧中的杰作。它从毒品交易、航运码头、市政厅、公立教育系统、平面媒体五个角度真实地刻画出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巴尔地摩地区的社会环境。明德学院就以引起社会广泛热议的影视作品为“卖点”,开设了“美国城市和电视剧:《火线》鉴赏”课程。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此为窗口,带领学生分析探讨美国城市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将热门影视作品带进课堂的不止明德学院一家。弗吉尼亚大学在2014年暑期围绕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开设了为期4周的讨论课,利用研习文学作品的方法去解析剧中许多有内涵、有分量的情节。 粉丝效应也是提高课程吸引力的关键要素。碧昂斯和蕾哈娜在欧美流行音乐界拥有超高人气,作为她们的粉丝怎愿意错过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2014年春季学期开设的“碧昂斯,女性主义;蕾哈娜,妇女主义”这门课程。该课程着重分析这两位明星的歌词、音乐录影带和行为如何表现出黑人女权主义中诸如暴力、经济机会、性欲、审美标准和创造性自我等。与这门课程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南加州大学的“Lady Gaga和名人社会学”。作为一门隶属于社会学范畴的课程,它从Lady Gaga的音乐、录影带、时尚以及其他艺术作品等方面来研究其成名的社会学意义,还探讨商业推广策略、新旧媒体的角色、粉丝及演唱会等主题。 除了将授课内容与流行文化衔接,还有一种“潮课”是将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地引入课堂。 通过以上的盘点不难发现,其实所谓将流行元素与授课内容“无缝衔接”,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准确地提取流行事件或人物自身具备的、与课堂讲授内容相贴切的特点,并有效地将其与授课内容“嫁接”。这一方面需要设计课程的教师对这些流行元素有足够全面的认识,一方面需要其对课程讲授的知识要点有很好地把握,可谓十分考验教师的功底。如果只是以一个名头吸引学生选课,而课程内容还是以往陈旧的内容,这样的“潮课”想必也无法长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要强调的问题是,一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固然重要,但学生能不能从课上收获真才实学更是学校教务部门应该考查的重点。毕竟“潮课”开设的目的不是“逗你玩”,而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到有用的知识。 数据链接 麦可思研究显示,2014届本科生中有48%认为“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是母校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
关键词:大学,教育,课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