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旅游购物该不该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导语:国人国庆假期消费狂热已经引起全球关注——据媒体报道,在国庆长假期间,为吸引中国游客,日本各大知名百货商相继推出面对旅游者的限时日用品柜台。另据《日本经济新闻》,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游客人均消费231753日元,同比大增10%。 中国游客赴日人数猛增 中国赴日游客屡创新高 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总人数达到约220万人,年增长82%,而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中国赴日本游客数量预计将再创新高。但同时,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却在持续下降。 中国游客赴日体检看病:日本医生非常耐心 继“扫货潮”后,不少中国游客的赴日游又多了一项行程——体检看病。这么大老远的跑过去,值吗? 张先生的感觉是,日本就医环境非常好,最关键的是医生态度认真、非常耐心。他们会向患者把病从头到尾解释得非常详细,包这类病的发展趋势,让病人放下心。 为吸引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富裕阶层,日本内阁早在2010年就通过决议,新设外国人“医疗签证”,促进“医疗观光”。 中国游客赴日“爆买”、看病,你怎么看? 无须大惊小怪 毋需对国人国庆假期日本扫货大惊小怪,更不应动辄对海外购物者诉之于道德批判。对于绝大多数海外旅游购物的人群而言,高性价比的商品,才是他们产生消费冲动的核心判准。国内同质同品的商品,如果价格不比国外高得离谱,料想他们即使去国外旅游也不至于“疯狂”扫货。 在我国消费趋势已经发生转变之下,为了避免过多的商机流失,有必要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更有必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力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有必要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因为,从中长期看,与其徒劳地保护不具备天然优势的产业,还不如让实惠给国内消费者,让他们能够在国内相对低成本满足同质同品的需求。 不该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如果日本人真有我们所说的那么“爱国”,那对待中国游客就应该拒之千里。然而现实却是,店铺敞门相迎还要陪笑脸。其实日本商家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他们需要中国的消费力。这就是单纯的商业利益往来,而无关政治与爱国。 从另一方面讲,日本民族一直都保留“强者崇拜”的传统。商品制造和流通要优于中国,就惯性地摆出高姿态,现在中国的消费能力强了,又习惯性地去点头哈腰搞推销。这些都无关于民族情绪,只是强弱对比,自然就有了差距。而且照此来看来,中国商品什么时候优于“日产”了,日本民众小跑着去抢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现在很多国人动不动就把境外购物,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其实两者并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期待境外消费能转为内需,我们根本上还是要提高本国的商品竞争力,建立良性循环的市场竞争体制,进而生产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姜雨桥) 不是坏事但亦需反思 日本医疗产业所吸引的这批中国游客(患者),是健康意识和支付能力最强的所谓新富阶层人士。这部分优质顾客及其消费能力的外流,对于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当然也要算一个显著的损失。但应该意识到的是,之所以会出现优质顾客的流失,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体检等服务,未能满足患者需求(这源自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管理运营体制改革滞后、医疗机构定性在公益性和市场化方向来回转移等体制下因素,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为国内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不高、意识不强),让国内患者愿意为更好的医疗服务埋单,甚至不惜远赴他国。我国的医疗主管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以及操刀医疗改革的相关部门,应当首先对改革推进滞后进行反思。 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跨国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增加,既然跨国上学、旅游甚至居住都变得越来越常见,到另一个国家看病,也不值得奇怪。 当然,仍然需要提醒指出的是,日本医疗产业技术发达、服务完善,与之同时体制弊病也突出存在,赴日看病同样存在误诊等风险。日本媒体去年10月曾披露,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估算,日本每年与医疗相关的“意外死亡事故”在1300~2000件之间,近年因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出入境管理等有关职能单位有必要将这方面的信息向赴日游客进行通达,并及早与日方有关方面建立跨国医疗事故处理的协作机制。(郑渝川) 不要动不动拿“爱国”说事 今天,我们理应对何谓爱国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不要动辄骂别人不爱国,也别动辄赋予爱国以特殊意义。爱国是好事,但哪怕是最坚定的爱国者,也没有任意给爱国行为下定义的权力。怎样才算是爱国,很难有精准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注定会有不同解读。但相比于举着道德的大棒党同伐异,尊重常识,成就自己,一定是更好的爱国。 (据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广州日报、红网等) |
关键词:赴日旅游,购物,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