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何时不再是热词
一年一度的春运已于1月24日开“跑”,“春运”瞬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热词。 29.1亿人次的全国性大迁徙,场面壮观,每年必定涉及一票难求、黄牛、乘车难、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每个问题单列出来都足够引起社会热议。而对于铁路员工来说,每年40天的春运就像一场“战役”,几十天早出晚归,甚至不能回家,生怕出一点意外。 如今的五一、国庆等假期,最高客流可能都已超过春运。2015年国庆黄金周,13天内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共计发送旅客逾440万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以48.34万人次超过去年同期,其中上海虹桥站更是以25.08万人次的旅客发送量创该站单日纪录。而在2015年春运客流的最高峰2月14日,上海三站客流量也不过39万人次。 那为何春运最受关注?除了因国人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之外,恐怕还有几个原因:近年来铁路运力大幅增长,但每到春运时车票与需求相比,缺口仍巨大;其次,由于春运在冬季,天气变化会使旅途变得艰难,短时间内铁路、民航、公路交通量猛增,使拥堵加剧。 春运是“反光镜”,折射出的是一组对比鲜明的画面,一幅是过年回家的喜悦,另一幅则是因路途艰难而展现在人们脸上的愁容。 看起来,这样一个供需矛盾问题,解决起来似乎不难:要么减少数量,要么增加供应。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没这么容易。春运有着明显的方向性和时间性特征,年前主要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向内地,年后再反向流回,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但这在短时间内很难一蹴而就。增加供应也需要思量,毕竟,春运是一种短时间爆发的非正常状态,需求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又迅速回落,若单纯以客流最高峰配比,不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更会带来一系列因基础设施投入过多引发的社会问题。 希望短时间里“春运”从热词中消失,不太现实。但理想还是要有的,如今许多变化正在发生,比如,高铁改变了时空地理的通联;随着新生活方式兴起,自驾回乡成为新潮流。春运难题如何破解,考验着职能部门的智慧,社会进步也会推动这一难题的化解。笔者相信,春运与平常状态的差别一定会越来越小。 |
关键词:春运,交通量,客流高峰,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