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开始收费了
2月15日晚间消息,情人节的“甜蜜期”还没过,在春节期间与大家亲密接触的微信支付就悄悄推出了一项新政策: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将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时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累计额度超出1000元的部分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目前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 这是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又合规的新政策,鉴于银行一直在向微信支付收取手续费,随着用户量的猛增,微信补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手机银行转账趋向不收费的今天,对第三方支付收费确实显得不合时宜。 但同时,这看起来又不像是微信坚定推出的新政策,短期和试点的色彩很浓。因为它和张小龙本人一贯倡导的微信产品理念背道而驰:不温和、不问用户是否喜欢、以自我为出发点,这甚至不像是Pony(马化腾)会认同的最佳方式。 给用户发钱容易,从用户那里拿钱难。那么微信为何这样做,又会带来哪些后果? 让我们先看看微信团队给出新政策说明: -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调整手续费收费政策,从零钱到银行卡的超额提现收取手续费,转账恢复免费。 -从3月1日起计算,每位用户(身份证维度)有终身累计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目前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 -微信支付团队正在积极与银行方面密切沟通,争取早日实现转账、提现交易完全免费。 -微信红包、AA收款等其他功能不受影响,继续免收手续费。 该来的迟早会来避免盲目很重要 本次微信的新收费政策,有以下几个细节和误区需要说清楚: 1.基础于微信支付的每一笔转账和提现交易,银行都要向微信收取交易手续费,只是微信之前替用户补贴掉了这部分开销。随着微信支付用户的不断增多,带来的补贴压力也在增加。去年10月推出的转账超额收费,就是释放一部分压力的方式。 微信公关部人士表示,新政策其实是将之前的转账超额收费换了一个形式。通俗的来说就是二选一,微信选择了对零钱提现收费。谈论微信收费是为了营收就言过其实了。 2.首先1000元是起始金额,超出后微信将开始收费。也就是说用户提现额度累计超过1000元后,每次提现都将收取费用。换句话说,一个人一张身份证只能享受1000元的免费提现额度。 3.如果用户不想被收费,可以选择将微信零钱花出去,用在打车、叫外卖或者买电影票等众多线下支付场景中。嗯,这对于提高微信支付在线下的使用频率是有帮助的。 不然用户抢了红包,都提现放到银行卡里,既不用理财通也不用于线下消费,对腾讯的互联网金融大业没啥好处。开心的只有银行,因为钱转了一圈又回去了,并没有被互联网公司截胡。 4.“支付宝提现为啥不免费?”答案是两家公司的策略不同。支付宝在PC端的转账是收费的,PC端可以填补部分移动端成本,同时支付宝并没有如微信般大规模的红包行为,零钱较少。 5.本次微信零钱的提现收费是单向收费:从银行卡里取钱到微信零钱,是不收费的。用户也不能通过微信零钱—理财通—银行卡的方式来规避收费,理财通的规则是原卡进出,来自零钱包的理财费用取出后还是回到零钱包,并不能直接进银行卡。 狡黠的微信和被动的用户 首先,为什么收费的总是微信?天下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微信替用户扛下来的成本压力,迟早是要释放给用户的。选择微信支付来进行收费试点,而不是QQ钱包,也是因为后者正处于推广阶段,用户量级和使用频率都还没有到微信支付的级别。 其次,微信红包受到的影响最大。红包是微信零钱的最大单一来源,在微信支付的线下场景还不够强大时,红包的最大意义就是用户拿到了真金白银(零钱提现),而一旦收费开始,这个真金白银的效果就要打折扣。“很多地方都花不出去,提现又要收费,那干嘛不用新冒出来的支付宝红包呢”?这会成为相当一部分小白用户的简单心理。 同时,选择“提现”这个环节来收费是一个狡黠的举动:用户如果想避免零钱提现被扣钱,最理想的方式是将它花出去——用在理财通或者线上线下消费中去。前者会增加理财通账面上的现金流,后者能够激活很多用户进入微信支付的消费场景,嗯,不管怎么说,都是在给自家业务“导流”。 其实腾讯在春节前就推出了零钱理财的功能,做的就是把微信的零钱包和理财通完全打通,相当于给零钱提现收手续费提前铺路:要手续费心疼么?那就把零钱花出去吧,别提现了。 还有,此举能给微信带来大量的新绑卡用户——想提现请先绑一张银行卡。红包大战给微信支付带来了很多新用户,虽然微信公关团队的人表示大部分用户的零钱余额不足1000元,但余额跟累计额还是不同的。新用户们习惯发红包之后,零钱攒够1000也只是时间问题,他们为了避免被收费,赶在3月1日前绑银行卡提现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银行有快捷支付扣手续费的政策,微信先帮用户扛了一阵子,然后决定采取一石三鸟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减轻补贴压力,刺激自家业务,倒逼银行减免手续费。结果“苦的”就是用户了,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个不是最优的方案。 以微信现在国民应用的地位,推出任何一项收费政策都会触发用户的敏感神经,也需要微信团队极其谨慎。这次的政策虽然堪称智商满满,但也会面临很多用户的抵触情绪。那么,你会喜欢这个变得狡黠的微信么? |
关键词:微信,支付宝,政策,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