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生获法国阳光纪录片大奖
汪化,来自福建闽北一个小山村,父母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汪化最初被人熟知时,她还是中央美术学院食堂的一名服务生,在中央美院食堂工作的汪化,多年来一直坚持画画的梦想,即使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在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中画画。她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在那里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和梦想。 汪化,原名季红燕,福建人,2015年受邀参加《中国梦想秀》感动万千观众,因“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读初一时她提出退学,此后学过裁缝、当过保姆。天赐“神笔”,三十岁时她“流浪”(汪化自侃的说法)到上海,为转移生活窘迫的压力,她开始画画,画那延续不断、纠结缠绵的线条,终于她心中汹涌澎湃的情感、似潮水般倾泻在画纸上,丝丝笔墨,熠熠生辉! 长卷作品《裂变》局部: 一日偶看到《百家讲坛》上,在讲述李清照的生平,引起了她情感上的共鸣,于是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一气呵成画满了线条。但她仍不满足,于是任性地买了35米长的画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这是她第一次尝试画长卷。 没有参照物,任凭线条随心而流、由想而发,她越画心越静,越画越充实,生活也越“画”越明朗。在如此良性循环之下,她仿佛找到了上天赐予的“神笔”。绘画中的她,红尘三千墨,不如卷上繁华皆凉薄,一线一成酌,辗转北京,爱上央美,可能正是那份宁静淡泊,让她日渐明晰,要把画画作为终身依靠的梦想。 2012年秋天,汪化从上海坐火车来到北京她在这座城市几乎不认识任何人,她先后到798、草场地、宋庄求职,但因学历低,终无所获。后来,她机缘巧合地来到央美参观,立即就被图书馆里精美的画册深深吸引,决定无论做什么也要留在这里工作。后几经波折找到食堂经理,汪化对他说:“我只要包吃、住,可以不要工资,但我只上半天班,其他时间我想画画。” 经理同意了,但仍然坚持给她1000元工资,让她可以买些画材就这样,她留在了央美工作,一下班就回自己的小小地下室画画,享受一个人的简单快乐生活。在中央美院食堂工作的汪化。 她后来说是画把我带到了这里。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住在这间拥挤、潮湿的地下室。汪化在其居住的地下室内作画。因为爱画画,汪化每天上三个小时的班,每天下午两点之后,结束了中央美院食堂的工作,任线条在黑色卡纸上流动。自那之后每天下班,她便跑到图书馆或食堂一楼画画。不上班时,便从清晨画到深夜。 当她醒着的时候,一天的时间除了在中央美院食堂工作的三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交给了画画。美院外的某处地下室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是她的栖身之所,屋子里有少许从地面上泄下的阳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面积。她就在这张小桌子上完成了数张30米的线描长卷作品。不仅如此,她还喜欢听学校的课程和讲座,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很满足。 这些画,只是对我生命态度的一种自然呈现。我画画之前根本不会总体地去构思,或者先要想好一个主题或模式,而是趴下去就这么画了。有时候一画就是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会觉得饿。我的画都是长卷的,画小幅的根本不过瘾。 因为我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我想说的话太多了,我把想说的话和我的感情,全部倾注在我的画上面了 《黄河》局部: 化茧成蝶 后来,在央美学生的引荐下,她认识了袁运生先生。袁运生教授在看了她的长卷画作后,不由地赞叹道:“很独特,我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她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出来的。并鼓励她说:“汪化,你成功了!” 长卷作品《无界》局部: 然后随行看画的一位学生,发了一条关于她的微博,引起3000多次的转发。第二天《新京报》前来采访,对她的故事做了报道,继而央视九套找她录纪录片《我的生命线》。 2013年春天,汪化的故事被带到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工作的张楠面前,台里有一个讲述“新青年”的“中国梦”的拍摄计划,最初,汪化的故事被放进这个系列中。这年3月,张楠到美院食堂找到汪化,接触她之后不久,他却被她的经历带到了更远的方向。 在2015年6月26日落幕的第26届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上,一部以素人艺术家为题材的纪录片征服了国际评委,摘得“Sunny Side Special Mention”奖项,该片曾在3月的第六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上获得了唯一的“最佳中国提案”奖。 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纪录片讲述了来自闽北乡村、在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工作的“素人艺术家”汪化的故事。而后《中国梦想秀》联系到她,播出了她追求梦想的事迹。 《中国梦想秀》的舞台说出自己的故事,却让千万人动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她参加完《中国梦想秀》的节目之后,她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规划,不想强求。依旧坚持自己“画好一幅画”的梦想 如今,她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样,住在小小的地下室,仍然长时间画画,仍然看书、看画册,赏戏曲、听音乐会,生活中的她依旧恬静如池,似水绵长。唯一不同的是她已经不在央美食堂工作了。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汪化近况问题,现在的汪化依然单身,不过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虽然还是比较艰苦,但她对这一切都满怀感恩,她的作品风格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名字由来 由于酷爱画画,就想给自己取一个与“画”相关的名字,于是取了与“画”谐音的“化”字。“化”乃变化之“化”,且“汪”、“化”二字相合,亦有一滴水终将回归汪洋之意。汪化在看展览她继续画长卷,一幅画一年。丝丝线条,笔笔生花,生成各种魔幻多姿的图案。画就像一个万花筒,画出了她所见、所思、所悟的人间百态、纷繁芜杂。 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我可以边画边修心,可以反省自己,它可以提高我很多方面的感受能力,其实画画就像我的救命稻草一样,我只要抱着它,运气就会来。我也非常感激我身边的老师和朋友,像美院的袁运生老师、刘礼宾老师,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感恩之心在作画。画画是我这么多年来唯一坚持的事情,不管生活上遇上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挠我画画的意志,所以我的这种坚持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作品也登上画册对于以后的发展,我自己并没有想太多,还是随其自然,只要能够天天画画就可以,画画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是上天赐予我生命中的一份礼物。 |
关键词:画画,纪录片,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