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肾结石更常见的是哪种结石?
很多人认为肾脏、胆囊才能形成结石,殊不知,牙齿上结石更为常见,而且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牙结石刺激导致牙周炎或者其他口腔疾病的发生,这时才追悔莫及。 什么是牙结石? 牙结石又称牙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如下颚前牙的舌侧表面,上颚后牙的颊侧表面和牙齿的颈部,以及口腔黏膜运动不到的牙齿表面等处。牙结石开始是乳白色的软垢,会因逐渐的钙化而变硬。它是由75%的磷酸钙,15%~25%的水、有机物、磷酸锰、矿酸钙及微量的钾、钠、铁所构成。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 牙结石发展过程:食物残渣→牙菌斑/牙石→(刺激牙龈)牙龈炎→(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牙齿松动→晚期牙周炎→拔除或自行脱落。 想消灭牙结石? 想减少牙结石的话,就要好好刷牙,最好用牙线漱口水等,从根源上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如果牙结石已经形成,就要通过洗牙把它震碎喽!洗牙可以有效去除牙结石,同时可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状况,最好每年洗1-2次。洗牙后一定要抛光,否则牙结石更容易累积在牙齿上。 洗牙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天天刷牙就不需要洗牙了 “很多人觉得认真刷牙了就解决问题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洗牙就是保健牙齿。刷牙刷得再认真再好,也难免留有死角。临床上,许多看起来表面挺干净的,可是口腔检查时候都能发现牙菌斑和轻度的牙软垢,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结石。此外,洗牙恰恰是预防或中断牙周炎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误区2:洗牙伤牙齿 许多人会顾虑洗牙会磨损掉牙齿表面的釉质。牙科专家介绍说,洗牙会在牙齿表面留下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划痕,但牙齿组织是不会受到损伤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处理,可以弥补这些细微的粗糙面,减少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的几率。也有人怕“把牙缝洗大了”,这只会在牙石比较多的人身上出现。 牙齿天然是有缝隙的,甚至由于牙龈的萎缩造成牙缝的增大,但由于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看上去牙齿之间挺紧实的。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起来。 误区3:年纪大了牙齿也会掉,不需要洗牙了 现在社会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我年纪大了牙齿也会掉,不需要洗牙了。其实不然,为了保证老年人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必须格外重视口腔的卫生保健。而牙垢是使老年人最容易犯的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进一步恶化,并加速牙齿衰老。据统计,60%的人缺牙都是牙周炎造成的。而预防和中断牙周炎最好的方式就是洗牙。 由此可知,洗牙对牙齿是有好处的,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洗牙之后,如果发现牙周病,牙医会及时进行口腔专业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牙结石?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刷牙,至少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刷牙是预防牙结石形成的一种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牙结石的沉积是由少到多,逐渐形成的。经常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牙结石及时刷掉,防患于未然。推荐选用软毛牙刷,选择合适的牙膏。 2、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定位牙结石,尽早通过专业口腔洁治将其清除。 3、少吃精细的食物,如:饼干、蛋糕等(精细食物粘稠性大、糖分高、极易沉积于牙面,不仅容易形成牙结石,还会造成龋齿)。 |
关键词:洗牙,牙结石,牙周炎,刷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