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困局打“组合拳”
“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3月2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五部委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贾江说,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始终居于世界第一位。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的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的特点,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须及早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级2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这幅关系2亿多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关系10多亿年轻人口未来老年预期的画卷引人期待。 “四梁八柱” 织密筑牢老年人保障网 “2000年,我国同世界总体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预计2000年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速度是同期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平均速度的2倍多,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一。”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说。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城乡之间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比例达到56.4%,比城镇高12.8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体量巨大、发展迅猛、影响深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不足、短板显著、矛盾集中,必须全线作战、重拳出击、力争突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介绍,本次《规划》确立了“四梁八柱”的目标任务:即“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等四项发展目标,以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等八大重点任务。 全线出击 12个硬性指标具体可行 “回想35年前,我国参加维也纳‘第一次世界老龄大会’时,对老龄问题还知之甚少。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后发国家,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摸索就能提出这样一个系统规划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说。 《规划》明确了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康支持、精神文化、社会参与、投入保障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并细化为12个具体硬性指标,确保战略主攻方向明晰化、底层操作有引领、任务落实可监测。 “其中,有些新设指标意义重大。例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体现了服务体系供给端紧密对接老年人需求端的发展导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体现了医疗体系转型适应老龄化客观需要的战略转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体现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战略、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和失能率的战略意图;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达到50%以上,体现了社会公益金制度适应老龄社会要求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党俊武说。 党俊武说,有了这一系列硬性指标,加上社会氛围等相应软性指标,从短期看,2020年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有了具体抓手;从长远看,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将更加牢固。 全新设计 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介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问题扎堆,风险环生,矛盾叠加,如何应对,关键在于理清头绪,搞好制度设计。从全体人民老年期生活预期来看,主要面临贫困、疾病和失能三大风险,为此,《规划》从养老保险、健康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公益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按规定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设计,不仅有利于化解老龄化风险,而且更有助于带动老龄用品业、老龄金融业等未来新经济的稳步发展。”党俊武说。 党俊武认为,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规划》要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地区统筹施策,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等。 党俊武说,这些制度设计的焦点在于弥补制度空白,并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补贴制度的逐步建构,为全体人民应对老年期失能风险构筑安全网。同时,为了防止因老致贫、因病致贫这些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新生风险,《规划》还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全民行动 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如今,‘政府包办’的传统思维还有一定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未有效形成,政府‘看得见的手’辖区过大过宽,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未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还有待规范,涉老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有待增强,政策落实还须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郝福庆说。 庞大的老人潮将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何破解养老困局,既要靠制度安排,也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机制。为此,《规划》厘清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边界,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为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划》重申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转变职能,通过‘放管服’等改革,提升政府老龄行政效能;《规划》高度重视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强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培育老龄产业新业态。”党俊武说。 与此同时,《规划》强调老龄事业必须走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还十分重视公益慈善以及家庭的作用,强调充分利用公益机制、家庭机制分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多元有效机制,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渠道将打通,各社会主体的潜能动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俊武说。 |
关键词:规划,保险,健康,养老,热点 |
相关新闻
• | 卫星高景一号传高清图 |
• | 上海将施行"最严交规" |
• | 清明前迎首个祭扫高峰 |
• | 电子病历新规将于4月施行 |
• | 清明出游好去处新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