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秦皇岛频道 >> 书画

王兴科:民俗彩墨出新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宏宾 2017-06-05 10:44:1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的水墨画,在创作题材与技法上倡导继承、发展、创新。千百年来,水墨画从拘谨走向放达,从状物走向表意,从泥古走向摹仿……画得好是创新,有意境;画得像是摹仿,失其神。画家王兴科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运用粗笔进行创作,写出了以民间生活为内容的民俗彩墨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民俗彩墨画作,可以说是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又拓宽了绘画的内容;也可以说民俗彩墨画是一种独具特色,富有创新的展现。

  画家王兴科先生,从出生到成长一直是生活在陕西省旬邑县张洪镇的农民家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这块黄土地上,他受气候、经济、文化的影响,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感觉。这里又是《诗经》反复吟唱的古豳之地,旬邑又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中国民间剪纸之乡”……古豳遗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渭北黄土高原储存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个从小就浸泡在家乡的民俗风情之中,目睹了黄土高原百姓的淳朴、勤劳、热情、粗犷的生活情节……使他幼小的心灵萌生了绘画的理想。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凭着勤奋、智慧和灵气闯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民俗彩墨画之路。

  欣赏王兴科的民俗彩墨画,有明清时期墨气与个性的开拓及粗笔遗韵的风格。他笔下表现的旬邑传统民俗文化,民间生活和劳动场景等都非常独具特色。他用手中的画笔,不仅留住了家乡的民俗习惯,也守住了黄土地民俗乡情的精神家园。尤其是陕西民间习俗的“八大怪”: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面条像裤带、烙饼赛锅盖、辣子椒盐一道菜、有凳不坐蹲起来、姑娘不对外……这些画作,色彩浓艳而不俗,粗厚有力的色彩是单纯强烈的。每一处色块都有层次感,这样大胆的用色方法积出了民俗彩墨画中的人物、花鸟独特的艺术效果。如“辣子椒盐一道菜”画作,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给人一种热辣辣地像要自燃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大胆地用笔用墨,强烈地反映出王先生坚守黄土地原生态的民间风情……从他粗笔写意人物、花鸟变形、夸张的脉络,可以看出画作是认真写出来的,不是摹仿之作。他写的人物、花鸟给观众一种没有定形的感觉,但画作的内涵中是有定理的。每幅画作中,都让人体会到溶进了剪纸、脸谱、腰鼓、版画等艺术的表现技法。虽然陕西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当地的民俗习惯,也不断地改变,而“八大怪”的生活习俗渐渐成为历史。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笔下的民俗风情反映了中国文化精神,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其实中国水墨画传承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每位画家在创新过程中,有些读者不理解画作表现之处,就会得到排斥。这种现象,就如当时宫廷传统工笔画派,不接受民间粗笔写意画派。像清宫只能产生出郎世宁与董邦达式的画家,而不能产生出八大山人与李鱓式的画家。书法也是只有产生出皇家的宫廷院体,不能产生出郑板桥与金冬心等人“扬州八怪”的字体。这种情况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诸多的例子。如后印象派巨匠梵高,他著名的绝世画作,在当时也是被亵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的画作一旦适应民族欣赏的习惯,人们会觉得被非议的画作就是很美的艺术品了。

  虽然,王兴科多年来勤奋笔耕,而他笔下没有展示亭榭楼阁、奇花怪石,也没有表现荒凉的深山,古老的耕牛,简陋的茅舍和小桥流水……他只是专心地抒写民俗风情。这是他精神领域中对人文的一种美的追求与创新。希望王先生的民俗彩墨画,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使民俗彩墨画不断地出新意、有内涵、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彩墨画,创新,画家,民俗风情,艺术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