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当下,只有部分城市致力于从制度到技术层面,系统地建设信用社会,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管理者,对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各种失信情况不时发生,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甚至成为失信典型。 据多家媒体报道,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发布2016年度全国城市信用状况评价报告,涉及659个城市21个领域。结果显示,2016年度失信行为主要集中在金融、文教和工程建设领域,而北京、上海、重庆位列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三甲。 现代社会应当是信用社会,大到城市和行业,小到企业和个人,其好坏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应是信用。然而,理想与现实仍有很大距离。眼下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评价报告,对信用提升具有助推作用。譬如,北京、上海、重庆位列全国城市“信用榜”前三甲,这对其他城市来说有一定示范效应。再如,金融、文教和工程建设领域位列“失信榜”前几名,也是在鞭策、提醒各个城市的管理者,下一步提升城市信用状况应多从哪里发力。 “信用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城市最靓的名片。目前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未来,信用状况应该也可以成为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如果城市管理者能够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让信用逐渐成为一种品牌和形象,那么城市发展的前景和道路将更加光明和宽广。当下,只有部分城市致力于从制度到技术层面,系统地建设信用社会,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管理者,对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以至于各种失信现象频现,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甚至成为失信典型。 建设“信用城市”,除定期发布权威的城市信用状况评价报告外,还需要多措并举。比如,对于信用状况优秀的城市,有关方面可以像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一样,评选并授予其“全国信用城市”称号;把信用状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加大其分量和权重,倒逼地方政府重视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也可以鼓励媒体、一些社会机构、公众等积极参与城市信用状况考核和打分,让“信用城市”评选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和影响力。当越来越多的城市真正步入“信用城市”行列,“信用中国”的目标也将不再遥远。(张海英) |
关键词:信用,城市名片,信用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