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秦皇岛频道 >> 书画

山水画大家陆俨少的感悟与追求

来源: 人民网 作者:蒋频 2017-09-26 10:39: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陆俨少峡江行 69×69.5cm 1980年 纸本设色北京画院藏

  陆俨少出生后即显示出少见的聪慧,未识字时就已喜欢画画。陆家上辈人中没有画画的,南翔镇也是个小地方,没有像样的画家,陆俨少爱画画完全出于天性。好在陆家父母也比较开明,提供条件任他自由发展。

  知陆俨少喜欢画画,隔壁糟坊的老板在他13岁生日时送了一部《芥子园画谱》。陆俨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临学,逐步掌握了基本笔法。14岁时陆俨少入澄衷中学读书,此时的陆俨少敏而好学,课余带了笔砚到图书馆临摹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学画之外他兼学刻印,曾勤奋地摹刻《十钟山房印举》。书法学习亦在那时进入正轨。有同学转到上海美专去读书,陆俨少很羡慕。他也想去,但父亲不允,说即使要学画,也应该多读些书。

  陆俨少从澄衷中学毕业,再次提出要专心学画,父亲同意了。听人说上海美专注重西画,陆韵伯决定让儿子到无锡美专学中国画。18岁那年,陆俨少免考进入无锡美专,求学的过程令他失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在校期间对该校教员的水平有所失望,人就没有再去,希望找到当代第一流的画家当我的老师。”

  当陆俨少在家自学之际,其表兄来南翔作客,看了他的画就热心介绍他去认识一位高人——王同愈,陆俨少不由得大喜,即挑选出几幅习作,求表兄介绍认识。经数次往复,陆俨少与王同愈的忘年交情谊日渐真切。陆俨少提出拜师,王同愈深思片刻后说他平生不为人师,其朋友冯超然先生画名甚高,可入冯门师事之。

  王同愈爱惜人才,同时也是位热心人。他亲自带陆俨少至冯超然寓所行拜师之礼。那时冯超然也只50岁出头,但已有老夫子风范。他审视了陆俨少呈上的习作,点评一番后教导学生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陆俨少点头称是。

  陆俨少曾漫游了天目山和黄山,这次游历让他看到了前贤山水画之外的真山真水;后又北上游览徐州、曲阜、济南;到北平住一个月,依次观览长城、故宫等明清人文景观;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后经天津、烟台而返回上海。陆俨少此前接触的名家如王同愈、冯超然、吴湖帆等都属书斋画家,即将家藏的历代名画中的山山水水重新安排,以自己的技法作些调整。而陆俨少此番游览后已不满足于此种模式的创作,他一边努力学习传统山水画技巧,一边作创新探索,常常苦于心手不一。

  因战火的蔓延,陆俨少带着家小一路逃难至重庆。期间陆续认识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等。在重庆期间,他作山水画百余幅,重庆和成都作了展览,其艺术成就获得美术界的好评。缘于艺术,陆俨少又陆续结识了马一浮、朱光潜等。陆俨少与朋友结伴浏览了青城山、峨眉山等地。游马家店时,陆俨少见白云在山、满坡翠竹红树,天然如黄子久的《秋山图》,于是大呼“真乃我师也”。

  陆俨少性格内向,面对大自然难得如此啸傲。

  根据文史记载以及陆俨少的自述,此时的他已具备了摹写山水的一应技能,在使用“四王”、石涛,上逆黄公望、倪云林,近取冯超然、吴湖帆之法的同时,陆俨少酝酿着自我的突破。事实证明,陆俨少是有准备的,他接住了艺术女神抛出的花环,只是被荆棘刺出些许血来。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陆俨少一家踏上返回家乡的路程,他们乘坐一艘重庆至汉口运送木材的船,三峡之行历时一个多月,陆俨少觉得比读了十年书看了十年画得益更多。陆俨少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默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山水皆源于此。

  诚如其师冯超然抱怨,艺术界提倡创新他也愿意创新,可创新的画作没人要,还以为是让弟子代笔的,如此这般,以卖字鬻画为生的他只能在旧的模式下一张张生产。陆俨少的境况比冯超然还要悲催些。他想在山水画上创新,想画出心目中的峡江山水,可社会并不欢迎。陆俨少抑制住心态的不平衡,创作了一批连环画,其代表作《牛虻》颇受欢迎,一版再版,画名雀起。1953年,上海举办了一次大型书画展。陆俨少精心创作了反映时代风貌的《雪山勘探》,作品展出后颇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陆俨少也进入了美术界新领导的视野。

  此时冯超然久病不起,临终前握着陆俨少的手喃喃说画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切记切记。又说吴湖帆是大家,诗词歌赋书画印收藏样样在行,要弟子多到梅景书屋请益。冯超然过世后,陆俨少遵从师嘱,拜师吴湖帆。此间陆俨少为裱画师刘定之画了几开册页,刘海粟一见叹为天才之作。陆俨少遂由刘定之介绍与刘海粟结识。刘海粟的推介使陆俨少的画名逐步提升,也使他正式登上了画坛。

  1957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吴湖帆和刘海粟两位大师推荐,陆俨少进了画院,但因“出身问题”他只是编外人员。这丝毫阻挡不了陆俨少创新的决心。他随画院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满怀激情创作了《江路乘筏图卷》,得到好评。

  陆俨少入川时仅携带一套《杜工部集》,那是他从小喜欢的。小时候阅读杜甫的诗是喜欢其文辞,在重庆、成都阅读,杜诗在意念中化为可视的图像。陆俨少曾尝试着画过数开杜甫诗意册页,但那算是牛刀小试。这次《杜甫诗意图》册页的创作,他具备了调动笔墨的一应技法,经受了那么多的人生阅历,又到杜甫寄居的四川生活了数年,出川时观览到常人难以感受的视觉冲击……陆俨少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开始了创作。他认真画好每一开册页,题诗写跋语并钤印。他力求每一开册页都是精品,每一开册页都能体现他的书画特质。

  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陆俨少的努力在数年后获得丰厚的回报。

  1962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教师顾坤伯因病不能继续任教,学校急需聘任一名山水画家。这时全国不少画家纷纷到浙江办展争取,但主持教学工作的潘天寿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降格以求,他想到了素昧平生的陆俨少。此前他在姚耕云处见到过陆俨少的诗文书画册页,认为其艺术风格与自己的中国画教学主张契合,决定聘请陆俨少。浙江美院联络上海中国画院请求调动陆俨少前去工作,上海方面不同意,要求换人。可是潘天寿认准了陆俨少,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经协商由陆俨少两边跑,开学后到学院任教,寒暑假回上海画院工作。到1964年,陆俨少在浙江美院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在此期间,陆俨少绘画个性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80年,陆俨少72岁时终于正式调入浙江美院,授职教授,作研究生导师。陆俨少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他倾全力于教学和创作,把自己多年珍藏的名贵画集捐赠给学院国画系作为教学之用。1984年浙江画院成立,陆俨少以其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力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89年又被聘任为西泠印社顾问,其名家效应快速在社会上扩展。

  陆俨少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风格迥异者同列为山水画大家,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陆俨少的笔下功夫旷世罕见,游历山水从不做速写记录。他说:“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凡得山川神气,并记在胸。”他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诚如唐代吴道子对唐玄宗所言:“臣无粉本,但默记于心也。”陆俨少还是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

  作为现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经过各种笔墨技法的探讨,终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崭新的面貌。陆俨少善于将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激流险滩还是滔滔江河,其笔墨皆变化多端,气韵生动。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俨少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为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俨少又创“墨块”之法,以浓墨积点成块。

  陆俨少的山水画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上世纪50年代始至70年代,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晚期又从90年代始。其早期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留有较多的古人笔意。中期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作品有至精者,也有显得较为粗疏者。陆俨少于晚年再求变法,然终未能如愿。不管如何,陆俨少笔下的画作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

  凡是具有深厚古典修养和生活素养的中国画家,都深刻理解书法艺术对中国画笔墨修炼的重要意义,因而对书法的重视和实践终其一生而毫不懈怠。陆俨少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画家。可以说是书法造就了他古拙灵秀的笔墨,同时,他的书法本体也达到“跌宕灵和,矩矱自持”的高华境界,其成就不下于近现代书坛巨擘。

  进入20世纪90年代,陆俨少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他开始向故里回归。1983年应家乡父老之邀重游故里。1984年他将自己的代表作多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91年故乡嘉定县政府决定成立陆俨少艺术院并选址奠基,他捐献画作71幅。1992年陆俨少再次回到上海,在此养病,最后于1993年病逝。

  陆俨少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等专著和论文多种,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关键词:山水画,画家,艺术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