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头条新闻

多“动”并举拥抱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青龙方案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兴双
2018-10-12 16:13:00
分享:

  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李兴双 通讯员翟宏军)国庆时节,“中国板栗第一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林果飘香,大获丰收的喜悦激荡在农民的脸庞;龙头企业,带动“在旗”粘豆包、“青龙河”木耳等一大批农特产品奔向全国人民的餐桌;山沟小岔,到处涌动着产业兴旺奔小康的勃勃生机。

  八大产业造血、创新机制输血、志智联扶活血,多“动”并举向贫困宣战.......脱贫攻坚这一仗,青龙打得扎实,打得坚决,一举打掉戴了30多年的贫困帽子。

  内在撬动,志智联扶拔穷根

  “鸡蛋从外面打破,只能用作食物;若从里面打破,就能蕴育出新的生命”,青龙县委书记霍春利说。“宁扶井杆一尺,不扶井绳一丈”,大森店村支部书记鲍继英深有感慨。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青龙加强教育布局调整,构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相互衔接的布局体系。按照升学有路、致富有术、就业有岗的目标,大力实施以教兴县、以智脱贫战略,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施“一户一就业”工程、“春风行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4100多名月嫂、育婴员、技术工,并实现全部推荐就业。

  实施致富能人培养计划,加大对“田秀才”“土专家”的培训力度,激活贫困农民“造血”潜能。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政策宣讲员作用,运用远程教育、党员微信等方式让脱贫攻坚政策家喻户晓,引导贫困群众改变被动依赖心理。

  产业拉动,输造并举摘穷帽

  瞄准贫困,找准穷根,坚持“输、造”并举,攻城拔寨,脱真贫、真脱贫。

  投资25亿元实施“输血”工程,用“绣花式”“滴灌式”精准扶贫。投资3.3亿元,让44个村整体搬出深山沟,住进新民居,1.1万户危房得到集中改造;投资6.13亿元,改善贫困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培育八大产业,实现“造血”脱贫。发展以板栗、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实现人均3亩果,收入8千元;政府+龙头发展畜牧业,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河北绒山羊、肉鸡养殖示范县;公司+农户发展中药材,55个贫困村种植中药材两万亩;与国内知名农业企业联姻,合作发展食用菌,全县达到4600万棒;引进加工企业,发展家庭手工业,建成朱杖子纺织产业园,引进服装、手套等加工项目44个;依托县内龙头企业,对接京津大型超市,辐射6个贫困村发展有机蔬菜800亩;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南胡哈、花果山、神石沟等26个村建成旅游精品村;依托学校、农户房屋,发展光伏发电项目51个,规模2264千瓦,4900农户发电致富。

  创新驱动,利益联结断穷途

  资金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助推剂”,既要把这个“蛋糕”做大,又要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两级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分别安排9400万元和2493万元扶贫资金,均高于省、市规定的1%标准。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4257.25万元,整合比率为99.29%。农旅综合体项目使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000万元,有效解决了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

  创新“以奖代补”机制,为解决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鼓励引导群众自己干,政府根据结果给与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出工出劳,2016年仅用3 个多月,群众自己就完成了625公里乡村路、5万余亩经济林的建设,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搭建融资平台,成立腾飞投融资公司,积极申报农发行和国开行政策性贷款,仅用一周时间成功争取国开行贷款5.1亿元,成为省内县区额度最大、用时最短的单笔扶贫贷款。

  推行“政银企互保”模式,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围绕农田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争取农发行、国开行政策性贷款15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

  探索发展股份合作制,通过先借后还、折股量化等模式,联产联业、联股联心,让农户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重零风险持久性收益。

  党建推动,先锋引路破穷局

  强壮“主心骨”。在连片贫困地带,整合村组织,选派退休干部包片联建,组团发展。在特色产业链和“两新”领域完善党组织,采用支部领建、村企共建、村产合建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培育“突击队”。打破“村人治村”模式,不拘一格任用“一把手”。引导创业有成外出流动党员、民营企业优秀党员等任一把手,让他们争当“先锋军”。选派142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让他们勇当“主力军”。发挥大学生村官学历高、知识广、信息灵、接受快等优势,让他们甘当“生力军”。

  涵养“实干家”。培育壮大党员队伍,让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实践者、实验者和实干者。激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在外乡贤回村创业,吸纳农民近地就业。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带270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架起“顶梁柱”。按照一村“一支工作队、一个休疗单位、一个兴业部门、一户一干部”的原则,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市县领导联挂帮扶,机关单位驻村帮扶,村党组织人盯人帮扶,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帮扶,科技特派员现场帮扶,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全县部门行业把职能和资源全面向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小,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短板迅速得到突破,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精准策动,深实严细解穷困

  脱贫攻坚是全局性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精准识别算好贫困帐。把“精准化识别、规范化建档、动态化管理”作为摸清底数的重要手段,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标准,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不断进行“回头看”,实现对贫困目标人群的动态管理。

  精准规划算好投入帐。对全县脱贫攻坚进行深度调研,搞好顶层设计。确立“兜底靠政策、脱贫靠项目、致富靠产业”的总体思路,实施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十大脱贫工程,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精准监督算好实绩帐。坚持问题导向,由县纪委牵头,成立专案组,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问责和查处力度。坚持工作导向,由县委牵头,成立督导组,对扶贫工作组、乡村干部、县级领导分包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巡查,一项一项抓实抓细,切实抓出成效。

  当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再也没有什么方式比绣花功夫更能沙里沥金,吹糠见米;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什么比幸福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再也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脱贫出列的青龙人民,更加步履铿锵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关键词:小康,脱贫,青龙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