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专题新闻 > 专题报道

【观平语近人 品夷齐美德】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宋海斌
2019-03-18 16:01:00
分享: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总计十二集,每一集邀请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与大家一起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之风范。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紧密融合,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博大精深的思想贴近人心。新时代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遥相呼应、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继承发展。

  观看《平语近人》,在领略品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刻深切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特此写就系列观感——《观平语近人品夷齐美德》,与读者共同学习交流。

  《平语近人》特别节目第一集以为民为主题,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诠释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

  “清代郑板桥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到的这一段话,生动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经典释义人、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的精彩讲解使我们理解郑板桥画竹凝结的深切爱民之情。

  郑板桥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画竹成就最为突出。郑板桥画有一幅《孤竹图》,其题识曰:“扬州汪士慎,字近人,妙写竹。曾作两枝,并瘦石一块,索杭州金农寿门题咏。金振笔而书二十八字,其后十四字云:‘清瘦两竿如削玉,首阳山下立夷齐。’自古今题竹以来,从未有用孤竹君事者,盖自寿门始。寿门愈不得志,诗愈奇,人亦何必汩富贵以自取陋!”“清瘦两竿如削玉,首阳山下立夷齐”,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的郑板桥以伯夷、叔齐自励,甘于清瘦不汨富贵的道德情操。郑板桥另有一篇《题兰》诗:“若有香从笔底过,墨如金玉水如珠。欲将孤竹幽兰比,只是夷齐屈大夫。”用孤竹比喻夷齐,用幽兰比喻屈原。伯夷、叔齐是郑板桥的精神偶像和为人标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习近平总书记这句用典出自《管子·牧民》。“春秋第一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在孤竹国巧用老马识途之策助力齐桓公讨伐山戎、兵定孤竹,行军途中曾拜谒伯夷、叔齐墓。《管子·制分》:“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就是在控制天下的纲领篇中,管仲不仅盛赞伯夷、叔齐之德,而且强调伯夷、叔齐之德在于前世的修养:举凡用兵先要争取具备的条件是,圣人贤士不为贪图尊高的爵位,有道术能力的人不为贪图国家的官职,有武艺勇力的人不为优厚的俸禄,到敌方侦查的人员不为金钱和财货。伯夷、叔齐不是饿死以后才有名的,因为以前就注重修德。

  王立群教授讲到童恢“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的故事,谈到《后汉书》作者范晔对童恢的评价。

  因宋文帝刘裕与彭城王刘义康兄弟夺权之争而被捕入狱的范晔,在临终诗中写到:“岂论东陵上,宁辨首山侧。”难道要我去议论埋在东陵上的盗跖?我倒宁可去探究葬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八十列传当中,竟有十五篇用伯夷、叔齐叔齐赞誉后汉的历史人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作者 宋海斌)

关键词:平语近人,解读,美德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