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专题新闻 > 专题报道

【观平语近人 品夷齐美德】恶竹应须斩万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宋海斌
2019-03-18 16:01:00
分享: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以“廉政”为主题。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还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段话。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与恶竹象征贪污腐败相反,孤竹因与伯夷、叔齐紧密相连,因而成为清廉志节的代表。宋代曾丰《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夷齐饿至死,利固非所餂。赢取万世名,犹疑未为廉。”宋代傅梦得《读夷齐传》:“要使清风激懦顽,饿夫宁死首阳山。当年若食周家粟,未必名重万古间。”宋代刘过《瑞竹》:“耸节偶相并,雪霜终不迷。应将古人比,孤竹有夷齐。”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战国策•燕策》:“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尾生之信、伯夷之廉、曾参之孝,这是从万千古人中遴选出的万世楷模。

  西晋名将杜预是唐代杜甫的十三世祖先。杜预在遗令中写到:“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其高显虽未足比邢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杜预在世清廉自守,去世以望伯夷叔齐为愿,节葬从俭。

  “诗圣”杜甫30岁时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杜预归葬洛阳城东首阳山南,杜甫在首阳山下筑室而居,不忘本,不违仁。杜甫曾长期居洛阳首阳山下,后来移居长安、客死湖南。杜甫的孙子杜嗣业在杜甫离世四十三年之后将灵柩归葬于洛阳首阳山,终于实现了杜甫的遗愿,像他的先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那样,北望夷齐,旷然远览,情之所安。

  夷齐故里河北省卢龙县县城现存一口夷齐井。夷齐井旁,原有一铭撰云:“夷齐居此,饮之而甘”。明崇祯年初,永平府郡守陈所立勒铭:“有洌者泉,在城之阴,凿井而甘,浚池而深,柳色花香,式畅予襟,夷齐饮此,当不易心。”

  “夷齐饮此,当不易心。”《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广州城外有一泓山泉,人称“贪泉”。历代赴广州做官的人,若饮用了该泉之水,再清廉的官员也会变得贪婪起来。晋代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上任伊始,就连饮三瓢“贪泉”之水,并在刻有“贪泉”二字的石碑上赋了一首《酌贪泉》:“古人饮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饮“贪泉”之水,并没有成为贪官,反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廉吏。

  宋代包拯是非常难得的清官、好官、孝子、忠臣。安徽省合肥市“包公孝肃祠”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顽廉”、“懦立”四个醒目大字,源于孟子“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一语。

  明代海瑞是与宋代包拯齐名的青天大老爷。应天府巡抚海瑞在查办地方豪强告发清流县令余珙的案件时,意外发现余珙爱民如子,不忍见连年灾荒,变卖自家田产买地周济百姓,特书对联“长乐乐得夫子乐,清流流出伯夷清”。

  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和字均源于伯夷、叔齐,名商隐就是商朝的隐者,字义山,是《史记·伯夷列传》中“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二句的简称。

  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目标,必须通过治腐惩贪、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措施和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是促使党员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筑牢“不想腐”思想根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作者 宋海斌)

关键词:平语近人,廉政,反腐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