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二集以“天下”为主题,从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部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天下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15日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时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向世界各国人民摆明中国和世界人民交往的立场和价值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只有志同道合的人会聚到一起,做起事情来才是幸福的,做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
伯夷、叔齐礼让为国弃君位,弃君为民兄弟志,功名利禄如敝屣,兄友弟恭行孝悌,安贫乐道命相依,志同道合不离弃。同让国位同逃逸,同奔西岐同叩马,同隐首阳同患难,同吟采薇同生死。姜太公封神伯夷、叔齐为和合二仙。孟子尊伯夷为天下之大老,把伯夷避纣归赴周文王的行为抉择,作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评判标准、为政于天下的理想目标。
汉代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观点,在回答汉武帝天人三策第二策——确保天下太平的帝王之道时写到,尧舜禹以天下为优先,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智,残贼百姓。伯夷和姜太公隐居而归从周文王。文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爱施兆民,而天下归之。伯夷的行为取舍成为检验天下有道与无道的参照。
伯夷、叔齐《采薇歌》中“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比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早2950年,堪称反暴力思想的世界鼻祖。
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柏林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时候,有过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友好交往之旅,却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4日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谈到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提到安重根义士曾挥毫写下“白日莫虚度,青春不再来”的书幅。
新罗青年崔致远12岁来到中国求学,经过唐朝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在中国为官,直至28岁回国,在唐朝和新罗国之间建立起友好的桥梁。崔致远在所著《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中写到:“故太史公每为大贤如夷齐孟轲辈立传,必前冠以所闻,然后始着其行事。”崔致远将夷齐与孟子并称为司马迁所尊崇、自然也是他本人所尊崇的大贤。
1909年10月26日,朝鲜独立运动家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捕后在中国旅顺就义。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中国哈尔滨开馆。安重根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府首阳山下。朝鲜海州原名孤竹,直至940年改名为海州。
除朝鲜海州首阳山外,国内河北省卢龙县,河南省偃师市、登封市、汤阴县、新郑县,山西省永济市,甘肃省渭源县,江苏省宝应县、山东省昌乐县、陕西省周至县、辽宁省兴城市均现存首阳山。清代乾隆皇帝曾两次亲临河北省卢龙县夷齐庙,在《夷齐庙》诗序中,就首阳山在河南蒲阪、岐山西北、陇西、河南偃师、辽西等五种说法作出考证辨析,认为今之卢龙既辽营州地为最近史实之地。乾隆《夷齐庙》诗曰:“轩冕泥涂是本肠,肯容儒雅污冠裳。薇苓依旧西山岵,顽懦羞登夫子堂。只为心惭踪异武,敢将口实罪归汤。岂争陇右还蒲左,天下清风尽首阳。”
天下清风尽首阳。伯夷叔齐是耸立在中华大地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精神长城!(作者 宋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