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头条新闻

【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系列报道 乡村振兴绘新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栾易鑫 康美思
2019-08-21 16:20:27
分享:

  盛夏时节,卢龙县鲍子沟村的美景令人沉醉:一座座远山,苍翠欲滴;一架架葡萄秧,果实满枝。这里的美景美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他们慢悠悠地徜徉在山野之间,聆听微风从耳畔掠过的回响……

  如今,像鲍子沟村这样,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秦皇岛逐步涌现,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尽情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近年来,秦皇岛市各地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整治环境卫生,树立文明风尚,书写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通过绘就建设创业创新蓝图,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的发展之路,给秦皇岛乡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

  产业为本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这里的大樱桃真不错,我们全家老少都爱吃。每年6月我们一家人都会来这里采摘,还能顺便吃顿农家饭,过个愉快的小周末。”6月22日,在山海关区石河镇望峪村的樱桃采摘园内,来自唐山的游客张迪一边采摘,一边对山海关的大樱桃赞不绝口。

  “我们种的大樱桃‘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有机肥,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无污染,摘下来不用洗就可以吃。”望峪村党总支书记蔡德宽骄傲地介绍:“我们这儿的大樱桃,一粒果最贵能卖五块钱,一棵树最多能卖出上万元,小小樱桃为村民铺就了致富路。”

  樱桃红了,日子美了,农民笑了。每年6月的望峪村,一棵棵樱桃树挂满了红红的大樱桃,游人纷至沓来,采摘品尝;果农笑逐颜开,满心欢喜。这座位于燕山余脉、由5个行政村整合而来的村子,人均耕地仅有1.5亩,此前靠种植高粱、玉米、谷子等农作物,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多元。如今,依托樱桃产业,村里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两万元以上,是远近闻名的樱桃村。

  “现在村里1500多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大樱桃,村里已经没有大田作物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品质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争取在两三年内,让村民再增收一万元。”蔡德宽自信满满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近年来,山海关区大力引导农民种植樱桃,坚持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路线,始终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作为发展重点,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产业格局。如今,大樱桃产业已成为山海关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山海关大樱桃也成为农业旅游、研学、品牌农业的典范。

  实施乡村振兴,就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让村子变景点、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最终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目前,秦皇岛市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底蕴丰厚、魅力彰显、具有规模优势的现代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势品牌。特色产业不断提升,昌黎旱黄瓜、卢龙肉羊、青龙中药材等10个特色产品入选全省24个特色产业带,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1%,连续十年蝉联全省第一;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三年累计减少73.55万亩,调减比例达到37.87%,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大幅下降;品牌农业持续发展,山海关大樱桃、昌黎皮毛、青龙北苍术入选全省“二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秦皇岛正大、昌黎嘉诚、秦皇岛鹏远淀粉入选全省“二十大”农产品企业品牌,“山海关大樱桃”等5个农产品成功申报全市首批地理标志商标,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党建为基

  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村道宽阔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栗树蓬勃生长……7月18日,走进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村,欣欣向荣的产业与优美和谐的村中环境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地处燕山深处的龙泉庄“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在荒山上种植板栗脱贫致富,同时还染绿了荒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民住上了联排别墅,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村民们都说,这要感谢他们的“独臂支书”温守文。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温守文凭着一腔赤胆忠心,历经艰难探索,把村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绿色振兴”之路。

  “党支部有了战斗力,才能更好地振兴乡村。”温守文说:“要振兴乡村,必须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党员首先要起带头作用。”在温守文的带领下,龙泉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迅速提升,共产党员成为村民的主心骨。党员担起了职责,把村里的事当自己的事,献计献策,干在前面。

  看看眼前的龙泉庄,绿水青山环绕,村民怡然自乐。“把握龙泉庄乡村振兴的方向,建设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让村庄更繁荣,让村民更幸福、生活更有尊严。”这是69岁的老支书温守文为自己这个任期确定的目标。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抓住基层党建的“牛鼻子”,才能铺就乡村振兴的好路子。近年来,秦皇岛市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书记微信群”“驻村第一书记微信群”作用,将之作为部署任务、指导工作、检验干部、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选派339个后进村驻村工作组和1017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后进支部转化,从根本上筑牢党在农村的组织根基。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先后两次抽调人员,对339个后进村驻村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改变村容村貌、促进村庄发展等情况进行暗访检查,着力强化驻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持续抓好后进村整顿转化巩固提升。

  文化为魂

  奏响乡村振兴凯歌

  7月10日,一批外国游客慕名来到北戴河村,他们在这里捏陶土、学戏曲,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汀堂”“得闲一乐”“疏桐小院”“简素”“拾夏小院”“香舍”……戴河岸边,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艺术气息的院落分布在村内各个角落,让北戴河村这个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朴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走进北戴河村村北的汀堂小院,青砖绿瓦、小桥流水,美轮美奂,游客可以躲在卧室看星空,可以自做餐点狂欢,一种精致而又朴素的气息充斥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以前这里是一个300多年的贡士府邸,残垣断壁荒废了很多年。”在这座院落新主人吕龙飞的设计下,前院变为一个开放空间,由餐饮区和休闲区组成,原有的6间厢房改为4间卧室,中间原有的露天庭院加盖成厅堂。每年的旅游旺季,这里就变得热闹非凡,主题派对、艺术创作等活动接连不断,更成为当下流行的网红打卡地。

  汀堂小院仅仅是北戴河村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北戴河艺术村落共签约入驻90家。其中,装修完成并对外开放的院落有65家,每个院落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游客们能够在自然淳朴的老宅院环境中惬意、休闲地待上一天,参与多项互动内容,甚至是完整地经历一遍手工艺的制作流程。这些院落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现在艺术村落已经初具规模,艺术家、设计师、大学教授们的到来,除了利用起了村里的老宅子,使村民们致富增收,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我们的孩子能切身感受到跟种地、打工不一样的生活。”北戴河艺术村落负责人王志宏说。

  文化旅游融合激发了北戴河村发展活力、效应凸显,不仅解决了农宅闲置与产业发展的问题,更提升了村庄软实力,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北戴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秦皇岛市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全面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巩固农业农村发展优先态势和向好形势,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创意引领等多轮推动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秦皇岛日报记者栾易鑫 康美思)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