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臭烘烘”变成“香饽饽” 卢龙“膜堆肥”助推农牧业绿色增收

来源: 秦皇岛晚报  作者:王鸽
2020-05-14 09:54:00
分享:

5月11日中午,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李各庄村的燕芹生态养殖场院子里,一辆铲车正在将黑色碎末堆成的“小山”铲起、装车,准备运输。养殖场经营户李小芹站在一旁喜滋滋地瞅着,面前这座“小山”被收购走后,将给她带来上万元的收益。

工人在装运肥料。王鸽 摄

“要是咱不说,谁能猜出来这个‘小山包’其实是处理后的粪便呢?”李小芹说:“我们用了‘膜堆肥’的技术,处理后没臭味,都变成好肥料了。咱是第一批引进设备的推广户,现在环境和收入上都受益啦!”

李小琴所说的环境受益,在养殖场转上一圈便能体会。这个养殖场里,不见了人们印象中的臭气熏天、遍地粪污情况,到处干干净净的,连贮粪池也是空的。

在养殖场的东南角,一座形状类似种植大棚的发酵床刚刚被清空,成品就是堆在院子里的“小山”。

“这就是加工‘膜堆肥’的地方。”李小芹介绍,“咱养殖场有蛋鸡2.6万只、生猪1000多头,一年产生的畜禽粪污有2200吨。以往粪便都是靠晾晒,对周围环境影响挺大,现在通过用‘膜堆肥’已经实现了粪污全部无害化处理,就干净了。”

除了环境的改变,“膜堆肥”项目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入。

“从前堆在池子里的粪便不好处理,谁家需要就来拉走点,差不多等于白送。”李小芹说,“现在,我们每20天能处理300多吨粪便,做出100多吨有机肥。周围合作社、农户都来买,提供设备的厂家还会回购保底,回购的价格每吨170多元,每年这项纯收入近20万元。”

场区干净卫生了,收入增加了,李小芹觉得一切源于两年前自己做的那个决定。

“2018年,乡里推广起‘膜堆肥’技术。我想是该改变观念的时候了,农村环境好了,咱还能再‘臭烘烘’的?”李小芹说,当年,她与秦皇岛领先康地农业技术公司签订了“膜堆肥”合同,购买了一套生产有机肥的设备。

“就是这套设备给咱带来了最彻底的变化。以前,乡里乡亲的都躲着我们,现在盖房都想离咱近点,卖有机肥方便啊!这也让我明白了生态养殖、循环发展的好处。”李小芹说。

“膜堆肥”是利用纳米覆盖膜、自动控制系统、鼓风系统、自制发酵菌四部分技术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制作出能够改良修复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新技术。2018年,位于卢龙县的秦皇岛领先康地农业公司研发了此项技术项目,开始在全县范围找试点进行推广。

如今,全县已建好51个“膜堆肥”项目,覆盖了所有乡镇。除了与养殖场签订合同,还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种植大户推广有机肥的使用,进一步打造生态农业的大环境。

位于卢龙县下寨乡的润景农业园区就是最早一批引进“膜堆肥”的现代种植园。

当日中午,园区的400亩葡萄种植基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园区工作人员杨杰来到田地间的发酵床查看情况。

这个园区采用“膜堆肥”技术后,已经用自己生产的有机肥完全替代了化肥的使用。“成本更低,最主要的是土质和果品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发酵床场地比较灵活,可以放在田野间,让肥料就近还田。我们还计划增加发酵床,将来咱们园区的葡萄肯定一年比一年甜。”杨杰信心满满地说。

现在,卢龙县通过“膜堆肥”技术走上“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路子的农业园区已有12座,加上已经使用此技术的十余户种植大户,年可转化有机肥15万吨,产值9000余万元,减少化肥使用量近万吨,改良土壤7万余亩。

目前,卢龙作为全国畜牧大县、河北省生猪调出大县和标准化肉羊养殖示范区,现有养殖场1309家,年产生畜禽固体废弃物23万吨,转化为生物有机肥15万吨,增收1.2亿元以上,既解决了生态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秦皇岛晚报记者王鸽)

关键词:养殖场,粪便,肥料,卢龙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