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网络民声

呼唤人类和谐发展的时代赞歌——读张学梦长诗《伟大的思想实验》有感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宏宾
2020-10-26 08:45:00
分享:

读2019年7月上半月《诗刊》发表的长诗:“伟大的思想实验”之后,激动的心情很久不能平息……这首诗,正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讲的:“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诗人不仅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深情,彰显了诗人创作的艺术个性,也展示了新时代哲学思想及美学价值。这种弘扬主旋律的诗作,既是华夏儿女思想感情与愿望的反映,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声。虽然,当前诗坛写诗的人很多。但笔下出现像“伟大的思想实验”这样气势恢宏,联想丰富,风格豪放的优秀诗篇还是凤毛麟角。尤其是诗的内容与形式,诗人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创作出适应广大读者健康的审美习惯,又能可读可诵、深入人心的佳作更是难能可贵。这种厚传统、重现实的恋旧创新、融会贯通的诗歌艺术,催生了令人振奋的“伟大的思想实验”。这是一首呼唤人类和谐发展的时代赞歌,传递出诗人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

新诗创作,早在闻一多先生就提倡诗要有韵脚,讲究音调美……并主张诗句要有格言警句等艺术技巧。一首好诗,不仅要有历史的责任感,还要有表现时代精神力量的功能。新诗不是靠空洞的标语口号形式与故弄玄虚的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而是从深入生活中的感受,汲取正能量的思想,综合古今中外知识的精华,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才能够写出读者喜闻乐见、鼓舞士气的优秀诗篇。如“伟大的思想实验”中:

在这个红色节点

中国以她的理论与实践、责任与担当、诗与远方的虹霓,

回应了世界的期许——

给出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中国蓝图,

给出中国认识论新高度、价值论新追求、方法论的新工具——

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青翠的伟大思想顷刻赢得世界的普遍认同,广泛赞誉。

从诗的这一章节中,让读者感受到诗歌艺术必须通过丰富的联想,表现人们希望和可能实现的事物。诗人的灵感,也是经历了长期的生活积累。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诞生时,激发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创作冲动。于是,诗人调动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段,运用押韵的声调美和借鉴《楚辞》“半逗律”的艺术形式,采用重复、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了诗作的节奏感。同时,表现出诗作的思想深度,情感浓度,艺术高度,达到了旋律与意义的和谐统一。汉语音韵是一门科学,更是韵文体独有的艺术特征。其实,西方象征派非常重视诗歌中的音乐性。而我国有些诗作者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在创作汉语诗歌时有很多诗作不追求音乐性,也不注重音步或顿数的艺术特点。甚至有的诗作者对西方象征派的诗歌艺术信而不知、知而不懂,盲从追风。诗歌创新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劳动,生活在汉语言文化的环境中,不是人人都能写诗。而有些不懂西方语言文字的人,靠简单模仿外国诗歌的形式,就是创新吗?诗歌创作应该是立足本国,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的创新。对外国优秀诗歌艺术的方法,应该吸取到我国的诗歌创作之中。这种吸取,是对我国诗歌艺术繁荣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千百年来流传相当完美的诗歌艺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韩愈,他的散文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他的诗,被宋代沈括等文人评价为韩愈作诗不工,他的诗歌只是押韵的散文。虽然写的漂亮有力,学识丰富,但终究不是诗。而我们现代有些诗作,既不押韵,也没有音乐性,不知写诗者运用什么技巧来表现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艺术的魅力,是离不开思想美与艺术美的格言警句。我国的唐诗宋词中,那数不胜数、流传千年的格言警句就像璀璨的星河,至今依然闪烁着生命之光。唐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警句格言,不仅客观的写出了草的自然现象,也深入浅出的表现了草的精神与思想内涵。而现代诗歌中,同样有令人过目不忘的格言警句。如张学梦的长诗“现代化和我们自己”中“投入四化的熔炉任其冶炼,躺在铁砧上接受锤击。”从这个警句格言的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要想跟上四化建设的脚步,必须学习科技知识和实践中磨练。同时,折射出诗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意境。再如张学梦“伟大的思想实验”的长诗中“人类交响诗由各国国歌合成,人类大花园由各国国花汇聚。”这样的格言警句,在描写鲜明的形象中高度的概括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并为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实验中,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可以说诗歌中的格言警句随着时间的延伸,在民间不断地流传……因为,格言警句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张学梦在1979年第5期《诗刊》发表的长诗“现代化和我们自己”中,生动地描写了新时期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就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提高经济效益……他在2019年7月号上半月《诗刊》发表的长诗“伟大的思想实验”,他高度地概括和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经过了数年的拼搏,科技水平迅速的提高,经济发展达到了民富国强的目标,且稳步迈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这两首诗,通过形象思维采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具体的生活内容和各国大众的典型感受。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时隔40年的长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情感、思想、艺术方法是连续统一的。他真诚地紧跟新时期的步伐前行,紧贴新时代的脉搏律动……这种将诗根、诗心、诗情深深地扎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创作出振聋发聩的优秀诗篇,应该对现代诗学是一种启迪。

一首好诗能被专家、读者认可,是诗作者具备了综合的能力。尤其是现代诗歌融汇了哲学,使诗歌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马克思开创的宏观社会学,揭示了社会人的实践本性;尼采开辟了微观心理学,揭示了个体人的非理性本性……这种宏观社会学人的实践性和微观心理学个体人的非理性本性相互渗透、融合在诗歌“伟大的思想实验”之中,反映出整体的新时代精神。虽然,诗中彰显了哲学意义和美学价值。但诗人始终运用个性艺术的创造力,托举着思想升华。因为谈论诗歌,不能只交流诗歌的思想性,而忽略诗歌的艺术性。现代诗歌想要真正的繁荣昌盛,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嘱托,也是对现代诗歌探索和实践的期望。诗歌作者应该根据习总书记倡导的任务、作品、质量,遵循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努力创作出精湛的诗作,奉献给人类和谐发展的伟大的新时代。(作者 李宏宾)

作者简介

李宏宾,大学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外名牌》杂志记者,《旅游纵览》杂志编辑,《秦皇岛日报·开发区周刊》副刊编辑。多年来,在国家级、省市级50多家报刊、杂志及官网平台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等短文数百篇,且多次获奖。2013年,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随心运笔》, 由国家图书馆、河北文学馆收藏。 

关键词:和谐发展,长诗责任编辑:杨利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