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秦皇岛市“‘双聚焦’为民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琦
2021-08-20 16:25:00
分享:

长城网8月20日讯(实习记者 李琦)8月20日上午10时,秦皇岛市“‘双聚焦’为民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秦皇岛海事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秦皇岛日报社新闻发布厅召开,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两个聚焦’为民办实事”秦皇岛海事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秦皇岛海事局副局长周延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党委书记杨力、秦皇岛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张远卓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秦皇岛海事局副局长周延富介绍总体情况。

秦皇岛海事局副局长周延富:

各位来宾、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再次与大家见面,欢迎大家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水上交通安全领域各项工作的记者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2021年,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乘势而上求突破、实干担当开新局,围绕群众、船员共同关心的6个“急难愁盼”事项,通过走访调研、调查问卷、线上征集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时间表、任务图,采取针对性举措逐一落实,特别是在政务便民服务、船舶大气污染治理、通航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架起政民“连心桥”。

(一)坚持鲜明特色,让品牌形象“亮”齐来。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站式、一体化、一条龙、一门户、一纸诺、一张网、一证通”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河北辖区率先推出政务服务“容缺受理”“网上预审”“并联办理”“邮寄服务”等组合式便民举措,政务业务办结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船舶名称核定、船舶登记簿查询等业务探索实现了即时办结、立等可取。二是完善政务服务质量跟踪评估体系,设置意见箱、政务“好差评”系统,定期开展电话回访,聘请社会监督员,引入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社会满意度接近100%,构建政民互动、共治共享的政务服务新格局。今年1-7月,我局海事业务受理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证书邮寄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17.4%,行政相对人对秦皇岛海事政务服务品牌的依赖性和认可度持续提升。

(二)坚持谋实为民,让暖心服务“多”起来。随着“一网通办”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局90%以上的业务已实现“零跑腿”“无纸化办理”。但是行政相对人不熟悉网上“申办流程”“操作系统”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一是组织政务受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开展专题研究,连续推出“小岳政务云课堂”10余期。二是自主创新打造了基于“H5”语言(Html5,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技术的“秦政联心”交互式融媒体移动平台,实现了船舶登记、船员证书2项核心业务的“流程全景展示”和“操作全真模拟”。手机端平台操作简单,一键式“查询收藏”“分享传播”方便快捷。目前,“云课堂”和“秦政联心”平台累计点击量已超过3万人次。

二、聚焦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打造“秦皇岛模式”。

(一)完善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2019年,我局全程参与并推动了《秦皇岛市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立法,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也为省级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当前,河北打赢蓝天保卫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更好满足港城群众和广大游客对秦皇岛良好空气质量日益增长的期待,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总结基层执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我局协同有关单位,共同推动完成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新的《暂行办法》已于今年2月7日发布实施,为我市继续巩固和保持得之不易的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机制。一是结合秦皇岛港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特点,构建起了包括常规性监督检查、燃油质量监督检查、使用替代措施监督检查、供油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供油企业监督检查5个环节的完整的“闭环检查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动态监督检查数据库。二是抓住船舶排放控制区发布实施的有利时机,第一时间引进3套船舶燃油质量快检设备,高标准设定船用燃油抽样检查任务,常态化保持打击相关违法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我市船舶违规使用燃油违章查处率,由最初的7.9%逐年降低,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抽检船舶747艘次,未发现使用不合规燃油的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我市已基本杜绝了船舶违规使用超标燃油的情况。

(三)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体系。结合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细化制定了《秦皇岛海事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方案》《秦皇岛海事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对内规范工作流程,对外明确管控要求和具体措施。2021年以来,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响应4次,进一步降低了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三、聚焦通航环境治理,确保重大安全隐患“清零”。

(一)强化涉水工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很多涉水工程项目都是服务秦皇岛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我局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有序:一是严把涉水工程准入关,辨识隐患全部清零。申请事项审批前,通过船舶管理系统和现场执法检查对拟参与施工作业船舶、船员进行初步核查,将辨识到的风险隐患及时反馈至业主单位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发放施工许可,坚决杜绝施工船舶“带病”上岗。截止目前,已完成16项涉水工程准入核查,发现40余项风险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强化水上安全知识宣教,思想隐患全部清零。通过微信图文、发放口袋书、线上答题等形式,积极引导涉水工程企业全面开展风险隐患辨识,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观看事故警示视频,纠正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识,提升施工单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我局面向相关从业人员发放“三年行动”口袋书300余份,组织线上答题700余人次,编发公益宣传微信14篇、累计点击量5000余人次,组织安全知识座谈20次,参与座谈60余人。三是严肃施工过程监管,动态隐患全部清零。我局实施涉水工程业务100%线上办理,最大程度减少新冠肺炎交叉感染风险。采取不定期登轮检查,对船舶、设施及船员是否符合安全作业情况,船舶责任制及应急预案是否有效落实情况及船舶适航情况、船员适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船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岗位职责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施工过程风险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整改,现已保障14项涉水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二)打造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一是着力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示范点,把卫星遥感监控系统、“安航卫士”旅游船艇安全共治服务平台等引入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构筑更加完善的船舶污染应急处置力量格局。二是持续推进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在海上巡航、导助航设施维护保养等领域,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开展深度合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专项巡查活动6次,共同完成了秦皇岛港周边水域的10余座导助航设施的优化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周边水域通航环境安全。三是持续巩固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携手无线电管理局等5家协议部门,共同构建“发现——核实——查处”一体化监管新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综合执法行动3次,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19件次,核实查处11件次,为涉水工程作业安全营造了良好的无线电通信环境。

(三)服务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一是助力秦皇岛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建设,我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安全监管等相关领域问题研究,形成的先进经验在河北辖区进行了推广,为促进我市涉海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帮扶大客位旅游客船改进安全管理,投入营运前,对辖区6艘100客位以上大客位旅游客船进行了联合安全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缺陷61项;6月以来,对辖区11艘50客位以上大客位旅游客船实施包干负责制,开展随船护航服务159艘次,助力客船营运公司打造海上精品旅游航线,更好实现了航线运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是结合“全景秦皇岛”海上航线“航程长、航时久、会遇多”(从北戴河东山码头至山海关老龙头码头,单向航程15.5海里、航时90分钟,与进出港商船交通流存在大范围交叉会遇)的实际情况,我局立足航线运营各阶段风险因素,针对性开展海上旅游航线“三全三控”安全监管模式课题研究,以保障海上旅游航线“船舶安全、环境清洁、应急保障”为目标,实现“船舶、旅客、环境”三类风险全要素管控,“安全、清洁、应急”三类指标全方位监控,“航行前、航行中、航行后”三个阶段全过程防控。“全景秦皇岛”海上航线5月1日运营以来,海事部门保障该航线船舶安全通航21艘次,安全运送旅客2140人次。今年以来,我局继续保持了旅游船艇安全监管“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零投诉”。

以上是我局“双聚焦”为民办实事的一些具体举措和主要成效,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谢谢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问题进行提问。

问题一:海事部门在涉海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方面,面临的主要难点有哪些?下一步有何规划?

秦皇岛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 张远卓: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随着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发展的步伐也将持续加快。秦皇岛作为独具魅力的旅游名城,在相关产业发展中,既有先发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打造一流国际旅游港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也已被列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秦皇岛大型邮轮、游船游艇(含帆船)、海上休闲平台、全景航线等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产业。

当前,相关产业自身存在着从业人员资质要求不明、船机设备无序航行等情况。而相关涉海单位面临着新兴业态的安全监管法规界限不清、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等难题,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为厘清辖区涉海旅游新兴业态发展现状,保障辖区通航环境安全稳定,2020年3月,我局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以我市相关产业发展为模型,开展了《海上新兴旅游业态对近海通航环境的影响及监管策略研究》。目前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梳理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谋划管理思路;二是结合秦皇岛海域实际情况,梳理新兴业态发展现状及对通航环境产生的影响;三是结合执法实践,划清监管边界,提出针对性地监管措施和建议。

研究成果,将对涉海旅游新兴业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辖区通航环境治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也将为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问题二:今年,海事航保部门联合承办了秦皇岛首届航海文化节。请问在青少年航海文化和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双方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党委书记 杨力: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今年以来,我们配合秦皇岛海事局,共同开展了航海文化节、“中国航海日”小记者研学等活动,组织秦皇岛市第十中学、耀华小学、东山小学、北坊小学4所中小学校的2200余名师生和社会报名的300余名少年儿童及家长,学习航海文化知识、水上安全技能,参观航标展馆、雷达塔等特色场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海事航保部门的专业特长,继续推动航海文化和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一是加大少年海事学校建设力度。选优配强“少年海事学校”讲师团力量,进一步丰富“少年海事学校实验班”常态化授课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示范引领少年海事学校建设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道路,总结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

二是吸纳社会广泛参与。利用新学期开学、暑假、中国航海日、世界海员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海事开放日、航标开放日等主题活动,邀请中小学生、公益团体、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普及航海文化、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社会实践,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参加到“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公益行动中来。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排演舞台剧、录制短视频等“科普+互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宣讲内容的传播力、吸引力,使孩子成为弘扬中国优秀航海传统文化、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参与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践行,自觉养成关心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美好情感,力争把“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打造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的综合性公益服务平台。

问题三、水上出行,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始终是安全问题。请介绍一下我市海上应急力量建设方面的情况。

秦皇岛海事局副局长 周延富: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局按照秦皇岛市海上搜救中心、秦皇岛市船舶污染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责分工,肩负着我市沿海人命救助和船舶污染应急处置指挥协调的重任。这两方面工作是水上交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局一直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下面,我分别从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应急2方面来介绍。

首先,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已建成市海上搜救中心和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昌黎县5个海上搜救分中心;2021年,我市新增秦皇岛港公安局、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航标处、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通信中心、秦皇岛雨燕通用航空有限公司4家海上搜救成员单位,全市海上搜救成员单位达到52家;沿海已建成21个民间搜救志愿者服务站,基本覆盖秦皇岛沿岸涉海旅游景区,志愿者规模超过150人。另外,除了专业救助船舶,我市共有31艘渔业船舶也纳入了搜救指定力量,为复杂海域的人命救助行动提供支持。多层级、多元化的海上搜救应急体系,专兼结合的搜救队伍,共同为妥善处置各类海上搜救应急行动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市搜救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是:(一)强化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构建“大应急”管理格局。依据辖区海上应急形势,不断优化处置方式,更新应急处置指导手册和应急反应行动指南,全面提升防备水平。开展应急演练,完善水上应急处置的区域、行业间协作机制,全面提升辖区应急反应能力。(二)跟踪搜救应急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海空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探索开展海空巡航项目,高低搭配,科学使用无人机、救助直升机等空中应急力量,积极推动专业新型装备配备,增强应急行动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升协调联动能力。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船舶污染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已建成市船舶污染应急指挥中心,修订完善《秦皇岛市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指导成立东西港区联防体和山海关港区联防体,涵盖辖区13家装卸货码头和修造船厂。2021年,积极推动辖区主要旅游船艇码头配备实用性应急物资,建成戴河口、洋河口两个污染应急设备点,与港区海上污染应急防备力量形成互补,更新应急处置指导手册和应急反应行动指南,全面提升污染应急防备水平。由政府力量、社会专业力量、港口企业力量三方构成的秦皇岛市船舶溢油应急反应队伍一次综合溢油清除能力可达到1000吨。

当前,我市船舶溢油应急反应和专业清污力量主要布置在东港区,北戴河及以西区域的漫长岸线,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力量相对薄弱。下一步,船舶污染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是:(一)推动市政府加强秦皇岛北戴河及南戴河水域的应急能力建设。在葡萄岛建设一次溢油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200吨的市级船舶溢油应急设备点,全面提升北戴河及南戴河宝贵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应急防控能力。(二)提升海上污染“陆海空天”立体化监控网络建设。推广岸基溢油雷达监视系统、无人机溢油高空监视监控系统、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有效整合多维信息,实现更为严密的海上油污监控体系,最大程度做到提前发现,提早预防、快速反应。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好,提问就到这里。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海事,船舶,水上交通,秦皇岛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