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鸮放飞活动。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郭政 通讯员 王建刚 尤松 慧文 陈炳志 刘树兴)短耳鸮是一种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的猫头鹰,由于它昼伏夜出,观测跟踪困难。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利用先进跟踪设备,连续一个月成功监测到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
在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站长李军展示了三只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这三只短耳鸮是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2021年10月救助的,并于2021年11月19日安装跟踪器后,在北戴河放飞。轨迹显示,编号为ch058的短耳鸮飞行距离最短,目前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编号为ch060的短耳鸮飞行距离最长,已经距离放飞地600多公里,目前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停留;编号为ch055的短耳鸮目前停留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它曾在不久前夜间飞越了渤海湾。
“现在咱们从跟踪器传回来的数据看,编号ch055的短耳鸮是2021年12月11日晚上8点多从曹妃甸起飞,经过了3个多小时,也就是12月12日的零点左右,在咱们河北的黄骅落下来,这次它不停歇地飞了将近118公里,这也是我们首次监测到短耳鸮在海上长距离飞行。”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站长李军说。
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救助的短耳鸮。
李军介绍,之所以能够精确定位短耳鸮在夜间的活动轨迹,归功于研发单位为他们提供的北斗定位夜行鸟类跟踪器。与传统鸟类跟踪器必须依靠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而驱动信号发射器不同,这款新型跟踪器通过特殊技术获取电能,不受时间、天气、光线等因素的限制,特别适合短耳鸮这种喜欢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
持续稳定的电能供给,帮助跟踪器把目标所在的经度、纬度、高度等位置信息以及体温状况源源不断地回传。研究人员通过对回传的数据综合分析,就能实时监测鸟的生活状态。这为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杜利强一直参与鸟类生活习性研究,他表示,“我们跟踪监测到短耳鸮的夜间活动轨迹,这个不仅是秦皇岛首次,在国内也应该是首次。不仅有利于我们揭开短耳鸮的神秘面纱,同时也对我们研究其他夜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