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爱心公益

清明节前,一同追忆秦皇岛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李妍
2022-04-02 09:56:58
分享:

生命与日月同辉 爱心与天地共存 ——清明节前,一同追忆秦皇岛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她是一位爱笑的母亲

他是一名尽职的人民教师

他一生热爱公益

他喜欢打麻将解闷儿

…………

他们有个共同的称谓,遗体器官捐献者。

截至目前,秦皇岛市共计68人完成捐献,其中完成器官捐献12例、遗体捐献23例、眼角膜捐献59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38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延续,是118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的喜悦。目前,我市累计已有8275人登记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

清明将至,我们寻访到我市5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亲友,请他们来讲述这些平凡又可爱的人们生前的点滴小事儿,一起追忆用生命点亮生命的大爱群体。

李棘(1969—2020):

热心各种公益事业

以前,在秦皇岛很多公益团队里都能见到李棘的身影,为此,大家常称呼他“飞哥”。他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平时省吃俭用,可参与爱心活动却非常大方,兜里有300元他能捐出200元,10年下来,累计捐款总额达十多万元。

在景区海滩捡拾烟头、去乡下慰问孤寡老人、去探望他帮扶了3年的残疾少年……生病后的李棘依然没有离开他深爱的团队和他牵挂的人们,病魔阻挡不了他做公益的脚步。

2020年,与病魔抗争数月的“飞哥”李棘静静地走了,成功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成为他公益之路的终点,他把光明和爱留在了人间。

胡铁枝(1931—2018):

一生节俭无私奉献

胡铁枝老人生前住在海港区耀华老村,老楼老房,屋内设施十分简单,“父亲向来节俭,也要求我们不能浪费,但是遇到有困难的人,却从不吝啬,帮助附近的残疾环卫工人、学校的贫困学生、重病同事;他曾把每月微薄工资的一半捐给病重的学生治病……”老人的女儿胡秋丽觉得父亲是个充满大爱的人。

身为教育工作者,胡铁枝一生都严于律己,女儿读小学时曾因撕下他的一页教案纸写作文而挨打;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多年来带领青年教师躬身耕耘,如今桃李天下;退休后,私立学校重金聘请他去当校长,他拒绝了,反而到耀华小学做起了志愿辅导员,义务教小学生围棋、象棋,风雪不误,孜孜不倦。

胡铁枝曾说过:“我的命是党给的,所以我死后,遗体也要献给党,用于国家医学研究。”这位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人民老教师,离开时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给国家。

黄金玲(1955—2020):

希望多帮助别人

黄金玲退休前从事财务工作,做事细心谨慎,把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妈思想开明,为人善良和蔼,退休后过着平凡的生活,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也不愿麻烦我们。她希望多帮助别人,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女儿付明华回忆起母亲黄金玲的过往,她那份朴实无华的善良沁润心灵。

65岁的黄金玲离开时,将宝贵的眼角膜留给了需要的人。

李健(1975—2022):

把健康和爱带给大家

李健一生热爱公益,为人善良真诚、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并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一直希望用微薄的力量去温暖人间,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开创了自己的环保品牌,希望把健康和爱带给千家万户。”李健的爱人才女士也和丈夫一起投身于公益事业。

才女士讲,李健曾经参与我市百企创扶基地的建设,他做事雷厉风行,讲原则,重承诺,勇担当,他一直身先力行,践行着百企的文化,坚守着百企人的信仰。

他生前的遗愿就是捐献自己的器官和眼角膜,去帮助需要获得重生和再次绽放光芒的人,当生命走到尽头时,他用无私大爱让更多家庭获得希望,将爱延续……

付德滨(1956—2013):

生来平凡,心怀大爱

在付石龙的印象中,父亲永远是这般洒脱的模样。

“我爸这一辈子很平凡,和许多老人一样,没事儿在家好打打麻将解闷儿。但他是个心怀大爱的人,为人宽厚,善待他人。”

付德滨在2013年因心脏病过世,生前他便签署了眼角膜捐赠志愿书,当他的儿子付石龙看到父亲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再次被触动,相信与父亲一样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博爱将与天地共存。

人体器官、眼角膜和遗体捐献者在生命之旅行至终点时用大爱重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眼角膜和遗体,为器官衰竭的病患带来新生,使那些濒临绝望的痛苦家庭恢复往日欢乐,也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为了让这份大爱传颂于人间,让后人崇敬缅怀,让捐献者家属祭奠亲人,寄托哀思。2019年5月7日,我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在山海关人民公墓落成,设主纪念碑1座,主碑中央刻“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碑”碑文,主碑两侧分别竖立一座人名碑,铭刻着“生命与日月同辉 爱心与天地共存”碑文及遗体器官捐献者名录。纪念碑四周种植各种花木20余种,庄严肃穆,温馨美好……

让我们记住这些遗体器官捐献者,记住这些曾用生命点亮生命的人。(来源: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中心 记者 李妍)

关键词:遗体捐赠,追忆,公益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