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县区新闻

青龙花厂峪:老区不老 势头正好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傅春秘 储学敏
2022-06-07 17:10:51
分享:

青山巍然,流水潺潺。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花厂峪村地处祖山脚下长城边,冀东东工委和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曾在此驻扎。20世纪50年代,热河省人民政府将写有“铜墙铁壁花厂峪,固若金汤靴脚沟”的锦旗赠送花厂峪,这是党和国家对花厂峪抗日根据地的高度赞誉。

新建成的村史馆反映了村庄的变迁。记者 张伟 摄

5月18日,记者踏上了这片红色土地,从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的红色旅游地标里、从干净整洁的农家民宿里、从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里、从人们日渐鼓起的腰包中、从人民幸福洋溢的笑脸中,感受老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红色印记,见证老区历史荣光

记者行走在花厂峪村路上,见到几名工人正在施工,上前询问得知,原来这是抗日英雄赵清的故居。赵清,原八路军交通员,正在建设的是“初心园”,用于讲述赵清的革命故事,教育人们初心不改。

“当年,父亲在一次传送情报时被俘,被敌人用刺刀刺手心,用棍子打,用烧红的烙铁烙,坐了‘土飞机’,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仍坚守初心,宁死不屈,没有供出八路军战士的位置。”今年68岁的赵玉武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回忆起父亲赵清身上的伤疤,依然心疼不已,“父亲最终把满身伤疤带进了坟墓。”

更让赵玉武内心感到五味杂陈的是,今年96岁高龄的岳母雷玉芝,由于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而留下了心理阴影,至今不敢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我生下老大第六天,就给八路军做布鞋,支援他们打小鬼子。”

时间回到70多年前,由于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历史机缘下,花厂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坳小村,成为冀东东工委和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驻地,冀、热、辽边区抗日指挥中心,这里不仅有冀东抗日根据地第一所党校,而且还有兵工厂、服装厂、野战医院……

70多年前,花厂峪长城阻击战、靴脚沟突围、米台子伏击战、虎口夺食等20余起有影响的战役在这里打响,与日伪发生200余次大小战斗,共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无数革命先烈把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工委机关和七区队的同志们称花厂峪村为冀东的“小延安”。

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保卫工委机关,为了保卫八路军战士,花厂峪人民不畏流血牺牲,无私奉献,腾出住房、供给粮食、赶制鞋袜、救治伤员,除了视死如归的交通员赵清,还有曾受邀参加开国大典的民兵英雄赵成金,舍身护理伤病员的赵大娘,抬担架、送弹药、救伤员的抗日堡垒户赵忠和……

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追忆英雄、缅怀先烈、赓续奋斗,2010年,花厂峪抗日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相继建成;2021年,村民中心二楼改建350平方米村史馆,全方位展示党领导下的花厂峪村艰苦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随后,红心园、初心园、同心园、连心园又陆续建设。位于村口处的红心园建有花厂峪村标,教育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初心园设在村民赵清故居门前,教育人们代代守初心担使命;而位于村内另外两处的同心园和连心园,分别展现了冀东抗日老区堡垒村的历史风貌和党团结带领村民共同建设富裕美丽花厂峪的奋斗征程。

一个个红色印记,是花厂峪村革命岁月的见证,花厂峪用它厚重的肩膀,扛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

在花厂峪村民中心路对面一块山壁上,刻着的“铜墙铁壁花场峪,固若金汤靴脚沟”大字,格外醒目。

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赵凤鸣介绍,1947年,热河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花厂峪群众付出的重大牺牲,授予花厂峪村一面锦旗,是党和国家对花厂峪抗日根据地的高度赞誉。后来,花厂峪人民把这份荣誉刻在了村中的岩壁上,勉励自己再创辉煌。

党的关怀,让老区旧貌换新颜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战火褪去的花厂峪村作为革命老区,以山地地貌为主,九沟十八岔,电话串线、电灯没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老区人只能望山兴叹。全村531户13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340人,成了“十二五贫困村”。

党旗引领,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2016年,驻村工作组来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里。他们帮扶发展中的花厂峪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改”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路,一直是花厂峪村的硬伤。当地群众回忆起花厂峪村原来的路况苦不堪言。“装甲车都进不来,更别提别的车了。”“花厂峪岭大、坡大,都是石头,自行车到这儿也只得扛进来。”“夏天长满荆棘时根本找不到路,村民都是靠肩扛和驴驮翻过这道梁把农产品运回家。”……

青龙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后,花厂峪的“蚰蜒路”变成了水泥路。尽管道路不宽,但深山里的老区人民还是欢呼雀跃,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然而,随着进出花厂峪的车辆越来越多,原本就狭窄的水泥路很快无法满足花厂峪村的发展需要。

“修路!”2019年5月,党和政府为老区人民再次送来好消息。2020年,6米宽、9.8公里长、投资450万元的祖山镇通村路和8米宽、12.4公里长、投资8000万元的祖山北进东环路建成通车,为老区人民外出和各地游客进花厂峪参观考察、生态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前到镇里得走两个多小时,要是去县里,就得提前一天走,而且是走山路。”赵凤鸣抑制不住地高兴,“如今开车到镇政府16分钟就到,到县城和到市区都也只需要1个小时。”

近年来,在市信访局驻花厂峪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村里还先后修了3条分别通往洪水村、靴脚沟临抚凌青绥遗址、小甘沟的田间作业路,每条路长1公里,为花厂峪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大幅提升。

“这些路当年就见效了,以前我们村的栗子每斤只能卖上5块钱,当年就涨到了10块。”很多村民向记者反映。

先烈的光荣传统,造就了老区人民不等不靠、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村民翟国成家房屋旁,一个近百米的葡萄长廊刚刚架设完成。记者了解到,2013年,他们夫妻俩就干起了农家乐。今年过完年,在提供餐饮、住宿的基础上,他们又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了100多棵葡萄树、200多棵樱桃树,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下,花厂峪村从路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着手,建设4G手机信号基站8座;家家户户门前的公交车每天4个班次直达市区;村自来水改造项目投入资金350余万元,甘甜、清洁的饮用水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吃水难、吃水脏的问题;实现了90%的农户厕所进屋进院;卫生院给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免费体检一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花厂峪村前行的道路,老区人民紧紧依靠党的惠民政策,凭借自己勤奋劳作,于2017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元。在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验收中,以“零漏评、零错退,高群众认可度”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行走在花厂峪村,记者看到,村民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卫生院、公交车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老区人民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喝上自来水、用上卫生厕……如今,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美。

接续奋斗,老区振兴势头正好

近年来,在红色旅游热的带动下,红色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的花厂峪,一下成了“香饽饽”。目前,全国有20多家单位在花厂峪设教育培训基地,花厂峪村每年接待游客7万多人。

老区人民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走出了一条红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赵凤鸣说,2004年前后,依托红色资源,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契机,她也成了全村最早一批办农家乐的人。后来,她对农家乐几经改装扩建,不仅可供2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接纳30人住宿。说起农家乐带来的收入,赵凤鸣保守地说:“一年不到20万元。”

2018年,赵凤鸣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带领花厂峪村振兴发展。

在赵凤鸣的带领下,花厂峪全村挂牌营业的农家饭庄一共有26家,均能同时接待200人以上同时就餐。农家乐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里贫困户等80多位村民就业,还带动了当地板栗、核桃、猪肉、鸡肉、鸡蛋等农副产品的销售。

旅游产业是花厂峪的特色,而林果产业是花厂峪脱贫攻坚的根基。花厂峪村大力发展林果和中药材种植产业,现在村内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800多亩,中草药3000多亩,大樱桃20多亩。

此外,花厂峪村还有超市3家,养车专业户两家、卖山菜专业户5家、建筑工程队1家,还有养牛、羊、猪、鸡专业户十几家。

村民人均收入也从1955年的人均年收入200元,提升到2021年的人均年收入1.3万元。

花厂峪村始终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现在,村里最新一批驻村工作队已经接过从脱贫攻坚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赵凤鸣告诉记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他们对花厂峪村旅游产业、林果产业的下步发展有了一些新想法:以合作社的形式对采摘园、农家院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既可以避免大家各自为战、压低价格、恶意竞争,还可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擦亮花厂峪村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壮大村集体收入,才能为全村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赵凤鸣期待着,待村集体收入有了一定基础,准备建一个300吨的冷库,用于储存板栗,让大家伙实现错峰销售,卖出好价钱;对于民宿的管理,准备筛选村内40多户闲置房屋,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示范户,品牌打出去后,客流增加了,再全村推广开来,为乡村振兴再注持续、强劲动能。

党和政府的声声关怀化作不断前行的动力,革命老区的精神化作干事创业的热情,一幅幅人民生活更殷实、红色文化更繁荣、特色产业更兴旺的老区新画卷在花厂峪村铺展开来。(记者 傅春秘 储学敏)

关键词:花厂峪,旅游,革命故事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