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热点

谍战剧10年: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来源: 搜狐 作者: 吴洋 2015-08-25 09:43: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潜伏》中孙红雷还没化身“颜王”

  2005年起,《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借枪》等一批谍战剧在荧屏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视高潮。10年间,谍战剧在经历了大火、爆棚式增长、再到降温等起伏后,也在寻求着“嬗变。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由戏骨、大叔范儿演员担当的谍战剧开始减少,“鲜肉”、“花旦”等一批颜值担当的演员开始大举进军谍战剧领域。像即将于31日登陆湖南卫视和搜狐视频的,由胡歌主演的谍战大剧《伪装者》,李易峰、赵丽颖目前分别正在热拍的《麻雀》《胭脂》等便都是典型的例子。而这些高颜值是否能和高演技、高收视同担当,值得市场的期待和检验。

  高智商谍战剧曾引发行业热潮

  虽然国产谍战剧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但真正形成类型化,产品化的则要从2002年的《誓言无声》开始。之后在近9年的时间里,国产谍战剧的创作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2005年柳云龙主演的《暗算》被视为开启谍战剧的春天,剧中高智商的烧脑情节引发观众热议。2009年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迄今也是谍战剧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其所引发的关于“办公室政治”的全民大讨论,甚至连主创也没有想到。而2010年刘江执导的《黎明之前》则在强情节叙事的风格下,大胆尝试融入美剧的制作概念。到2011年,张嘉译主演的《借枪》又一反以往谍战剧叙事风格,融入“平民视角”,使谍战剧更加生活化。

  收视上,谍战剧此前一直都是行业翘楚。当年《潜伏》在北京卫视播出大结局时,收视率一度超过14%,创下北京卫视此前播出电视剧之最。而在地面频道,“谍战剧”也长期霸占收视前茅。之前一份关于江苏省内13家城市电视台数据显示,收视前10的榜单中,有9部都是抗战谍战剧。事实上,谍战剧当年在市场上的大火一定程度上跟涉案剧的冷却也不无关系。业内有一种说法便认为,在2004年有着收视保障的“涉案剧”被总局限制后,谍战剧因为同样有着剧情上悬疑与紧张的张力,便成为“涉案剧”的某种替代品。而这也是之后很多制片方从涉案剧退却,开始转战制作谍战剧的一大原因。

  爆发式增长背后谍战剧跟风模仿隐忧多

  然而,在《暗算》《潜伏》等一批谍战剧大火后,有着明显跟风、模仿之嫌的谍战剧也如雨后春笋版迅速复制、霸屏。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谍战剧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仅上半年便有近50多部谍战剧轮番登陆各大电视台。到2011年,不少卫视在剧场编排上主打“谍战季”,轮番播出谍战剧。但类比这些谍战剧,题材僵化、重复、缺乏创意一定程度也让观众审美疲劳。为此有观众形象地总结过谍战剧的几大俗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敌我双方恋爱忙,勾心斗角胜官场,对白肤浅旁白扛。甚至有网友吐槽,打开谍战剧总是那老三样——密码、暗语、电报。

  《潜伏》中,“余则成+翠平”式的“假夫妻,真革命”的情感模式成功后,同样被遍地移植到各类谍战剧中,一段时间荧屏皆是“假夫妻”。一部叫《地上地下》的电视剧因为在情节架构上与《潜伏》有很多雷同之后,两部剧的原著甚至引发过官司纠纷。跟风模仿和市场浮躁的心态下,谍战剧的“质”远远低于了“量”。谍战剧知名作家麦家便曾表达过不想再写谍战剧的想法。他曾感言,荧屏谍战喋喋不休,说明我们创作者太缺乏原创力,制片商太急功近利。“步人后尘本是创作者之大忌,但我们不忌讳了,只要有市场,能赚钱”而有业内人士向搜狐娱乐透露,优质、精品的谍战剧其实创作周期往往很长,仅仅是剧本周期便大约在3-5年左右,对编剧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往往很多编剧都没有接触过特工这一领域,以至于长期闭门造车凭想象力或借鉴模仿来创作。”

  总局出手严厉管控谍战剧逐渐降温

  和抗日剧所遭致的诟病的一样,谍战剧一度时间以来也出现过“过度娱乐化”以及“不尊重历史”的现象。有制片方为眼球效应,一改谍战剧惯常的男性视角,大走“美女特工”的路线,但这样的做法招致一些军事专家的批评,认为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所谓美女特工的角色,其实是违反情报工作原则的,甚至更容易暴露目标。此前有党报专门撰文指出,影视谍战剧中出现的收买、色诱、暗杀等行为,其实在历史中是违反地下工作原则的。甚至有国家高层在近期文艺座谈中,批评个别谍战剧不尊重历史,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谍战剧一度爆棚式增长以及不良创作倾向的凸显,广电总局近几年也多次对谍战剧进行过管控。像2010年起谍战剧的报批通过率便大大降低。到2014年,坊间传闻总局对谍战剧提出过三条拍摄禁令,其中就包括不能“共军色诱敌方”,不能“制造红色刺杀”,不能“以金钱方式获取情报”等。

  在总局对谍战剧的管控加紧以及从去年暑期档陆续开始的反法西斯主题展播月,谍战剧在卫视黄金档的播出频率已经大幅减少,甚至这股“降温”也让不少制片方对此类剧的投资信心不如当年。像柳云龙携《暗算》团队打造的《风筝》,仅剧本创作周期便耗费几年,而拍摄周期7月,后期制作11个月才终成片,但该剧原本去年6月10日上星播出,但因审查制度的趋紧等问题,最终临播前撤档,至今风筝“悬”在空中,只能“等风来”。

  突破瓶颈谋转变,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审查尺度的趋紧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化,令曾经的翘楚谍战剧不得不寻求嬗变,突破瓶颈。从近两三年上星播出的谍战剧类型来看,以往纯粹的“高智商”烧脑谍战剧,现在更多地变成了融情感、伦理等元素在内的“混搭剧”,并非只唯“强情节”。像闫妮主演的,今年在央视播出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便是以“谍战+喜剧”的形式混搭,展现家庭主妇王大花误打误撞的革命历程。去年暑期档口碑度不错的抗战谍战剧《红色》则融入悬疑与推理两大新元素,在案件的设置上填补国产侦探悬疑剧的空白。而刚刚杀青的由祖峰主演的谍战剧《双刺》则在谍战基础上混搭家庭元素,靠情感取胜。剧中既有谍战的悬念,也有复杂的情感人物关系。

  此外,随着剧网融合度增强,市场口味和观众的年轻化凸显,“高颜值”成为了当下不少谍战剧突破瓶颈的一大出路。像很少播抗战谍战剧的湖南卫视,其能在众多卫视中抢下独播《伪装者》也是看中了该剧的高青春气息以及高颜值化。尤其是此前一直都尝试偶像剧的胡歌首次挑战谍战剧,演绎一位双面间谍,本身就构上了不小的传播和收视话题。对此制片人侯鸿亮在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认为,这并非是向市场的妥协,“大IP、大演员、大牌的导演,有能力把这三方面做好,这个戏一定能成功。而如果这个故事好是锦上添花,演员有强大的粉丝关注度,也更是锦上添花。那么为什么不做呢?”

  同样,知名导演徐纪周眼下正在热拍的抗战谍战剧《胭脂》,其启用的演员班底则是在暑期档借《花千骨》人气再度爆棚的花旦赵丽颖,剧中她饰演一位“菜鸟特工”。“小鲜肉”届的李易峰,在去年凭借《古剑奇谭》翻身后,日前接拍的新戏《麻雀》同样也是一部谍战剧,剧中他将饰演一位角色颇为复杂的双面特工。

  高颜值=高演技=高收视?有待市场检验

  虽然“鲜肉”“花旦”类演员大举进入谍战剧,一定程上提升谍战剧的颜值度,不过搜狐娱乐了解到,这类做法在业内其实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有业内人士坦言,谍战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剧种,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尤其很多角色很双面,属于内心戏很吃重的角色,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神态,都需要靠内心转换到面部上,如果只是一味有颜值而无演技,那人物的完成度很难有所保证。”

  纵观早期达到高峰的不少经典谍战剧,演员的高演技,其实是该剧成功的一大保证,然而从演员层面而言,已演过多次谍战剧的张嘉译已放话不再接演,不想重复自己。多年未碰谍战剧的孙红雷也声称遇不到类似《潜伏》这样的好剧本,自己不会接。因此“老戏骨”从谍战剧市场的暂时退出,便造成了这类剧演员的一大真空地带。在市场和观众的诉求和利益夹击下,启用高颜值的鲜肉演员,便成为了制片方保证市场利益的一种安全措施。《麻雀》出品人周之光就在微博表示,“为了让我们的女性观众喜欢,我们选了李易峰;同时也为了大叔们喜欢,我们选了李小冉,还有为了挑剔演技的专业派喜欢,我们选了张鲁一。”而因为《花千骨》的爆火,据说投资方对《胭脂》的拍摄要求也很简单,要求将赵丽颖拍得萌点,漂亮点,低幼点。

  事实上早前已有偶像演员进驻谍战剧的先例,但最终的口碑和收视都反响平平。当年陆毅在接拍《夜幕下的哈尔滨》后,其争议便是“太帅根本不像地下党”。眼下诸多鲜肉,花旦纷纷涌入谍战剧市场,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开拓自己戏路,甚至转型的一次自我选择,但最终演技是否能和“颜值”一样有担当,还有待市场检验。而制片人侯鸿亮在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也认为,演员都想给自己一些新鲜的东西,但一部戏的成功一定是所有的环节都不能掉下,“一是剧本环节要好,让演员的表现空间很大,能够符合剧中人物,这样才能够被观众认同不能说IP好就能成功,IP好拍不好获得的骂名可能就会更多。”

关键词:谍战剧,智商,颜值,热点

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