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这样培养孩子的?
寒窗苦读十几年,你印象中的课堂可能是这样的: 统一的着装,笔挺的坐姿,老师在讲台上板书、讲解,学生们在座位上认真地倾听。 或者是这样的: 拥挤的课桌,堆叠的课本,海量的习题,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当然也不乏零星趁机补觉的同学。 芬兰的课堂却是这样的: 一个课堂上有两个老师,两批学生在做着不同的项目,家长可以定期旁听,课堂上的工具全部由学校提供。 或者是这样的: 理论教学很重要,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这里的教室十分宽敞,既有课堂需要用到的桌椅、教具,又给到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 全世界教育水平第一的芬兰,到底有多牛,为什么这么牛,也许从父母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我们能看到芬兰教育背后的理念:所有的孩子都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只是没有学会某项技能;所有父母都可以更加从容淡定,他们只需要学会引导孩子去习得某项技能。 第一步:把问题转变为技能 不要永远只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要看到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欠缺/需要习得怎样的技能。比如,孩子一起步就是跑,走路拿什么东西也是跑,这太有安全隐患了。那么,父母首先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制止孩子爱乱跑的毛病,而是如何教会孩子“慢慢走”。 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小孩。那孩子当时在玩剪刀。他爸爸当即说:“这个不能玩。”我问“为什么不能玩呀?”爸爸说:“因为他总是跑”。我对孩子说:“我们来学一个技能吧?我们现在学习拿着剪刀的时候要慢慢走。”然后我带着孩子去练习,孩子很快就学到了。因为他手里有剪刀,他要学习慢慢走,才能拿到这个剪刀。他爸爸当时特别吃惊说:“怎么在我们家一直跑的事情,到你这就变成慢慢走了?” 后来他妈妈回来,一进门看见孩子拿着剪刀,马上就说:“你要把剪刀放下,不能拿着剪刀乱走。”小孩不听话,不理他妈妈。然后拿着剪刀在屋子里很慢很慢的走,后来我告诉妈妈说:“他已经学会了,拿着剪刀的时候慢慢走。”告诉孩子可以做给妈妈看。然后孩子特别清楚的跟他妈妈说:“你看,我学会了,我拿着剪刀的时候要慢慢走。” 所以,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转化思路,把问题转化成孩子可以学习的技能。要做什么,目标不用非常大,得要是可以实际练习的事情。太空泛也不行。如果你要说,我要解决我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那我们怎么把注意力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比如说,看十分钟的书,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或者是老师讲课的时候或者做活动的时候,手可以放在桌子上等等。给孩子的,一定是可以实际操作的事情,并且后期能够演练。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商定要学习的技能 并非所有技能都是一开始就很清晰的、可操作的。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我们学习什么?”和孩子达成一致,对于孩子能够主动学习这个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孩子还小,可能父母需提前备好一个列表,提供足够的选项,在列表中由孩子来决定,要学习哪一个技能。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我们可以推荐给孩子,你可以学习什么技能。 也可以这样去表达:“我和爸爸/我们全家人,都觉得现在你可以学习一个技能。”尽量用“我们”这样群体性的推荐方式;而不是说我认为你要学习一个技能。同时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有的时候我问孩子“你有没有什么技能可以学习的?”孩子会说:“我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我要学什么呀?”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建议:“你要不要问问你的小同学;问问你的的朋友或者你的老师?”从其他人那里来找到自己要学习的技能。这是第二步,我们要和孩子讨论好,达成一致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技能。 第三步:探索拥有该技能的好处 传统的,我们在跟孩子说学习什么东西或者讨论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说“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会有危险。”比如说“你不穿衣服,明天就会生病,生病就要吃药、上医院,可能还会打针。”这个是谈后果。可没有人会因为后果而产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应该和孩子讨论“这个技能学习了,有什么好处吗?” “恐吓、要求、威胁”都不能成为好的学习动机——人们都愿意看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才愿意去做。当然,孩子们可能不会马上就明白好处是什么意思。他们最先看到的好处可能是各种奖励,比如孩子可能会问你说“我的这个好处是不是就是拿到糖果呀!有礼物呀!”等等。所以,我们要和孩子讨论“也可能是啊!”“那么,在你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得什么呢?”这是一个可以展开非常多讨论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对别人有什么好处,比如对爸爸有什么好处吗?对妈妈有什么好处吗?家里的其他人哥哥姐姐,甚至包括同学、老师,小朋友等等,都能够展开。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学习技能的好处。对于孩子来讲,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是非常值得去做的。而且,这是一个得到别人重视和认可的事情。 第四步:给技能起个名字 我们要给技能起个酷酷的名字。这个名字会让孩子对这个技能有归属感。“哇,这个技能是我自己的,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来源是什么呢?可以是动物,可以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宠物,可以是一个象声词……孩子所有的自己的想法和寓意都可以成为一个技能的名字。这里,就能体现出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了,也可能我们觉得这个技能不好听,或者不像话,但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第五步:选择一个魔法宝贝 这个魔法宝贝在整个技能过程中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是孩子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为自己加油鼓劲儿的一种方法。魔法宝贝了可以是动画片里的人物。比如,很多孩子愿意给自己的技能,找超人或者蝙蝠侠这样有力量的人物,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物;有的时候可能是个仙子、魔女、巫师等等。这个魔法宝贝可以帮助孩子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提醒他做事情,鼓励他完成技能的学习啊,甚至给孩子一定的帮助。 第六步:招募支持者 一个人默默地学习技能的过程是很辛苦,而且很容易气馁。我们需要有人鼓励、加油和支持。所以在步骤中间要帮助孩子招募支持者。“你觉得,谁可以作为你的支持者呢?”有人关注自己学习技能,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在支持者的任选中,首选家人。因为自己家里人是最了解学习技能的这个孩子的。然后是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是老师、邻居或很远的爷爷奶奶。 我们需要告诉支持者,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技能、如何学习、希望她们做什么,告诉支持者要给孩子信心。很远的爷爷奶奶可以打电话给她们。在电话中告诉他们,“我要学习一个技能了”。实际上,我们在每次和别人说“我要学习什么技能”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本身来讲,都是在强化这个技能的学习。 第七步:建立信心 信心关乎最后技能演练能走多远,走得有多好。尤其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大人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时候父母会这样跟孩子来讲“这个技能没这么难;或者别人都会了,你肯定也能学会;”或者有的时候就会去激将孩子说“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学不会呢?”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因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成人也是用消极的心情来对待孩子的,这些会让孩子失去信心。有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长和支持者,来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相信你能学会这个技能”。比如,我们说“我相信你能学会这个技能,虽然这个技能不是很容易学会的,但是我相信你可以,你上次学骑车就非常快啊!” 我们非常容易找到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用这些事情,帮助他建立信心,虽然技能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学。我们只要学,我们一定能学会。 第八步:策划庆祝的方式 进入技能演练中期,我们可以开始跟孩子讨论如何庆祝了。这对孩子是巨大的促进和鼓励。当孩子在坚持过程中出现动摇,或者觉得坚持的时间长了有抵触情绪,那么这种庆祝就更显得重要。这个庆祝活动可以是一个party。可以是个很大规模的聚会,或者是非常简单的,家中几口人的一个小的party。至于如何来庆祝?形式是什么样的?在庆祝会上做什么?可以由孩子来决定,做主导,我们则陪孩子一起完成整个策划过程。提早策划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等到孩子证明自己,真正学会了这个技能之后,才会在约定时间,兑现承诺去为孩子庆祝。 第九步:为技能下个定义 定义这个技能,也就是要找到技能的具体步骤,怎么做。这一步在孩子熟悉技能之后,可以帮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重要一步。 比如,我们可能希望孩子“不要跑”,然而我们就设计出了“慢慢走”的这个技能。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慢慢走?什么样的状态才要慢慢走?或者说,我跟孩子学习一个“好好吃饭”的技能,那么这个技能具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呢?比如每顿饭,把碗里的饭吃光,或者孩子自己把碗里的饭吃光等等,这些具体的步骤,我们需要和孩子去商议。 一旦和孩子达成了这个步骤,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技能怎么做了?现在演示来给我看看吧!” 比如,我们讨论了一个睡觉前要做什么的技能,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练习一下,把窗帘拉上,假装现在就是晚上要睡觉了,我们要干什么呢?可以先去洗脸、刷牙、假装脱衣服、假装讲故事。现在我们把之前讨论的步骤都做完了,我们躺下来假装闭上眼睛睡觉啦。这一步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的方式带孩子轻松去做。这是整个技能的第九步。 第十步:广而告之 让大家都知道了我现在在学习什么技能,因为这样大家都可以帮助我。比如一个爱打人的孩子,如果他学习了一个技能是“和小朋友打招呼的时候用握手的方式”,他可以跟周围所有的小朋友说“我现在学习了一个技能,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要握手”,让别人都知道,他已经改掉了攻击的行为,并且愿意配合他、支持他和鼓励他。别人都会帮助他一起来学习这个技能。有一些技能是不愿意别人都知道的,比如一些大孩子在学习技能的时候,或者一些涉及孩子隐私的技能,比如拉臭臭、尿裤子等,这些技能不愿意告诉别人,是可以的,这一步是可以省略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第十一步:练习技能 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在之前把所有的技能都已经练习好了,也确定好了,孩子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之后。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有机会来使用这个技能。在大部分情况下技能的练习很容易,比如吃饭的技能,因为每天都要吃饭,每顿饭都可以练习,比如睡觉,这个也可以。还有一些技巧需要花心思,比如一些技巧性的系鞋带,那么最开始我们可能需要练习比如用绳子来打结,然后逐渐过度到系鞋带。反复的练习正确的事情,会在大脑中建立正确行为的神经通路,那么这样当遇到情况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第十二步:提醒技能 传统做法,若孩子忘记做某个事,犯了以前犯过的老错误等,我们的提醒多以啰嗦、批评等方式呈现现在,我们则要把这些唠叨、责备和埋怨都去掉,换成一个和孩子能够达成一致的手势或者动作。怎么做,由孩子来设计,并且告诉我们。 这个手势非常有意思,他可能是“用食指放在嘴唇上”;或者有的时候做成交叉;有的时候可能是立立大拇指;有的时候是挥一挥拳头等,这些手势是孩子们都能想得到的。我们要相信孩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创造力,而且一定要跟孩子确认“我这么做的时候,你就能想起来这个技能了对吗?”也是用刚才的方式和孩子来练习,“假设你现在忘了我做了这个手势你要做什么呢?” 第十三步:庆祝成功 第八步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庆祝的策划。这一步,我们要来执行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证明孩子是有学习的能力的,他会因为这个庆祝,为自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希望,在这个庆祝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学习“感谢”。 比如,我们会举行一个聚会,在聚会的过程中会邀请支持他的人、帮助他的人,一起来参加这个聚会。如果是一个班级,或者是一个幼儿园,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些技能的话,那么这一个班级的所有人都会参加,每一个人都会感谢其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在儿童技能教养法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技能。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和周围的人发生任何关系,对于那些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去感谢他,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这些关系会越来越美好。 第十四步:把技能教给别人 美国的一个科技实验室做过一个试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很多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内容留存率的一个证明:教授他人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并且教受他人的学习留存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所以,孩子们可以用这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既能把这个技能牢牢的留在自己身上,又能由此让别人都学会这个技能,可以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十五步:着手下一个技能 很多孩子在学习完一个技能之后,会主动的来问家长“我们要学习下一个技能了,我们该学点什么?”孩子的主动性,就是在这个环节中间产生的,一个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
关键词:培养,教育,芬兰,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