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是最佳教育境界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是最佳教育境界 在当下谈论教育的最美境界,属于不切实际的美丽幻想。因为教育机器轰隆隆高速前行,倡导高效课堂教学索求优异考试成绩已然成为常态大势,运行惯性和各种理论助力的作用使之身不由己踉跄前行。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教育痼疾的存在,想缓慢一下急躁匆忙的脚步,分析教育改革的得失利弊,以求在最求高效分数的同时部分实现教育的最佳境界,但谁也不敢以身试险,落下个升学率低下结局被社会各界诟病。但是,偶尔幻想一下还是可以的,聊以慰藉渴望教育教学自由王国的“中国教育梦”。 教育教学就大局来看,尽管资源和人力布局贫富不均,悬殊很大,但是,有一个特点是共有的,就是大家都卯足劲力求在有限的一定时间内的课堂上索取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即使部分名师专家悄悄探求理想中的教育最佳境界,可也不敢掉以轻心,放松对高分数的追求。原因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对考试高分诉求的压力,以及社会各界附加给教育的各种功利功能。这种压力和功利效能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这是广大教师很伤脑筋的事。 考试取得高分和提高升学率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这点大家都能看得明白。刻意高效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诉求,就会揠苗助长,导致学生在分数以外的其他方面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时下许多所谓名校,大多是以考试分数为目标,把学生的个性成长放到另一边,千方百计地策划高效利用课堂教学的每分每秒,引领学生在课间操时间都在念念有词地背诵东西。尽管这样做很有成效,但很难让人信服这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常态,是最佳境界的教育样板。 教育是什么,说到底应该是护佑生命成长的教育艺术,它所培育出来的“产品”应该包括各种各类的人才:科学家、教授、社会活动家、高级工程师、高等级技术工人和普普通通合格的劳动者等等。真正的教育就是学习生活犹如快乐旅行,不是什么“挣命”,而是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凸显其优良因素和特色,成长为某方面的人才。教育如旅行一样,需要在每个“景点”驻足欣赏体味,采撷人生体验真知。不知不觉,学生们会被旅途中的某个“景点”所惊诧和吸引,唤起生命理想的共鸣,自觉成为这个景点建设的参与者和俊杰英才。 而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关注学生本身发育成长的规律,量才而育,发掘他们身上的特长。希冀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化知识学习的杰出人才,愿想每个学生都是造飞机原子弹的尖端怪杰,期盼每个学生大学毕业都能够凭借考试分数跻身国家公务员行列,那是一厢情愿的教育海市蜃楼。 学生的认知规律专家名师已经谈的很多很透彻,那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践行不断总结的科学,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则需要勇气和机智才能,需要高超的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尽管两者不是对立矛盾体)。因为教育教学客观环境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各界考上名牌大学的诉求,教育主管部门的考量检查,都是对老师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制约和引领,不允许老师自己另辟蹊径:这是大家都理解的事实。 但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搞教学,终究是教育教学的理想春天,它在不远的将来必将会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形态。到那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的成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就会成为千家万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里的最具吸引力的“香饽饽”。 |
关键词:学生,教育,认知,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