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识字
挂满"果实"的树。
模拟超市。
孩子们展示奖品。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必先学拼音而后认字,这就必然使刚刚走出幼儿园、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跨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们,刚上语文课就开始学枯燥、抽象、难学的汉语拼音,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对此,很多老师、家长感受颇深。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和安里小学和耀华小学三所学校选择了后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识字,探索出了小学生识字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 以学生为本自编教材 “什么?不先学拼音,要先认字?”今年秋季开学伊始,这一消息引起了教师、家长的关注。依照惯例,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必先学拼音而后认字,这就会让那些刚刚走出幼儿园高高兴兴跨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们,一上语文课就开始学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然而现在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似乎没有人对其合理性质疑。是维持现状,还是大胆改革,探索一条更加合理的新路,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的李海波、和安里小学的郭艳彬和耀华小学的王艳秋三位校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可不可以让学生不先学拼音,先学认字,或许在生活中学习会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学习会更加有效。”三颗智慧的心灵碰撞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摒弃传统,自编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经过老师们近三个月的紧张工作,一本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全新教材《生活识字》应运而生。 《生活识字》分校园百家姓、动画识字、校园运动、家庭生活和超市逛街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均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班里每个孩子的姓氏各不相同,刚一入学大家都不认识,不如就开展一次姓氏大调查,让每个孩子都去找找自己的姓,并且提前布置,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姓氏名人。”李海波校长简单介绍了编排“校园百家姓”单元的初衷。课上,孩子们都找到自己的姓,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姓李,木子李,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他和我一个姓呢。”“我姓周,周围的周,受人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就是姓周!”……一年级的识字课就这样一下子活起来了。到了“动画识字”单元,还没等老师教,孩子们就已经把黑板上的字认得清清楚楚。灰太狼、喜羊羊、红太狼、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中的朋友,说起来,孩子们眉飞色舞。到了“校园运动”单元,通过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和对一些表示运动的汉字的溯本求源,识字就变得更加有趣了。《生活识字》的最后单元是家庭生活和超市逛街识字。在这一单元,主要由家长配合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识字,从家用电器到油盐酱醋,凡是有字的地方,家长们都积极地引导孩子去认识,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字、识字。 识字教学的改革让老师们充满了期待。“第一时间拿到新编写的识字教材,单从封面上看就充满了童真、童趣。翻开来,《熊出没》、《小鲤鱼历险记》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主题曲的歌词跃然纸上,真是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的好教材。”耀华小学从事多年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张文童老师感受颇深。 仅仅近两个月的识字教学就打消了部分家长心中的疑虑。学生李天琪的妈妈说:“起初我对学校这种先识字后学拼音的教学改革抱有质疑的态度,认为这种方式违背了常规的教学,我甚至咨询了汉语言文学专家。但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我看到了孩子惊人的变化,不仅识字量大增,而且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现在每次带孩子出去玩时,只要有汉字的地方,她都要停下来看看,认认,读读。孩子的变化让我很欣慰,也彻底地放心了。” 快乐有趣的识字节 为了检验孩子们的识字效果,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和安里小学和耀华小学三所学校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快乐识字节”。活动包括采摘园和模拟超市两大板块。采摘园以大自然为主,把动植物、瓜果蔬菜的名称做成汉字条放置于识字篮中,垂挂在校园的小树上。一年级的学生挎着篮子,从小树上采摘自己认识的汉字,到收银台的家长志愿者面前辨认汉字,完成自己的采摘任务。“识字超市”模拟日常生活,将人物姓名,动画片、家用电器、日用品等名称,以及校训、校歌、班牌、廊道常用字作为商品,放在购物架上,孩子们自由选购。收银台结账时,由“收银员”检测,念对一个词语即购买成功,最后“收银员”将成功购买数量写在纸条背后。最后“带队经理”统计总数,填写在统计表上,班主任老师填写奖状,组织颁奖典礼。 识字节当天,家长带着孩子早早等在校门口,所有的家长志愿者持证上岗,“理货员”提前一天就进入工作状态,“带队经理”早就把队伍组织好,班级摄影师挎着照相机,随时抓拍。校园花坛的小树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小篮子,孩子们唱着歌走进活动区,开始了采摘购物。“我认识这个。”“这里的字我全认识。”“我也全认识。”孩子们仔细采购,自信结账,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这个识字节真好玩。老师你看,我认识这么多字呢。”整整一个上午,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家长们忙碌着,笑着……颁奖礼上,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入学后的第一张奖状。 支教教师杨磊在活动反馈中写到:“在这里考察生字,我没看到雪白的布满拼音与汉字的考卷,取而代之的是识字采摘园;没看到阅卷的老师们,而看到了超市里的义务收银员。孩子们争着采摘,家长们有序地“收银”。像这样学习,孩子们一定是快乐的。” 和安里小学校长郭艳彬坦言:“识字节既是一次有趣的活动,也是一次检验改革成果的识字通关测试。结果证明,我们的识字教学改革尝试成功了。第一个快乐识字节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如何组织拼音教学,如何适时加入拼音读物与绘本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更快乐地学习,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识字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都以拼音为先,不学拼音就不能识字的理念似乎成了共识。但是这次改革尝试却证明了拼音并不是汉字学习的首要因素。正如语文教学专家白玉山所说,汉字是读书学习的工具,而拼音是汉字识记的工具,它是工具中的工具。识字不应局限于课堂,更不能在开始识字阶段被拼音锁住。耀华小学校长王艳秋说:“打破传统,另辟蹊径,可能会引来各种非议和质疑,但为了孩子们能快乐地学习、更有效的地学习,我们愿意做出尝试,况且这次识字教学改革,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对改革的结果,我们是充满期待的。事实上,这次改革的成果还是令人欣慰的。” 现在,三所学校一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600以上的人数比例均超过了60%,最少的也有近200个。一年级新生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这样的识字水平和速度超出了老师和家长的预期。识字教学的改革让老师、家长真切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李元熙妈妈说:“儿子现在对生活中发现的陌生字非常敏感。只要看见不认识的字就会马上问,然后让我给他做成小字条。”学生李士博的妈妈说:“孩子从小不喜欢学习,但现在老师让她认识新同学的名字、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最爱听的儿歌,女儿不那么抵触了。孩子每天哼着动画歌曲,有不认识的字也不问我,而是自己设法解决。孩子的进步,不仅表现在她认识多少字上,更重要的是她对学习有了兴趣,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财富。”如今,在放学的路上人们常会听到孩子们读门市招牌的声音,“客比超市”“爱心雨文具店”“妈妈,这个念什么医院”“爸爸,这个念建什么银行”……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可见一斑。 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和安里小学和耀华小学三所学校的识字教学改革试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也得到了多数一线教师、家长的肯定。但对这三所学校而言,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何组织拼音教学、如何确保教改的延续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祖迪 通讯员 王树军 李颖) |
关键词:识字,教学改革,小学生识字,教材 |